于5月16日上午,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穿越千年,历久弥新”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展,在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隆重开幕。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先堂,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杨秀清理事长,秘书长宋真及副秘书长张伟文,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宋柏林,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田云鹏,吉林省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黄云鹤、吉林艺术学院博物馆馆长张红梅以及长春市相关文博行业、学校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近百余人出席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陈长宝副校长主持。
长春中医药大学陈长宝副校长主持开幕仪式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提升广大青少年对文化遗产和历史文明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共同发起“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目前已在全国16个省48所高校办了展览,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次在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展览,两年前已列入展览计划,展览则是在新冠疫情缓解后首次在高校展出。对此,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宋柏林在致辞中说到: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长春中医药大学始终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依托博物馆等育人平台开展了文化交流与合作,实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工程,建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认证制度。在长春中医药大学举行敦煌艺术精品展,不仅是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工程的重大举措,也是高雅艺术进校园惠及大学师生的文化盛宴。
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宋柏林在开幕式致辞
为传承保护好敦煌艺术,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文博行业,提出建立文物数字化工作,经过近30年的探索实践,制定了行业标准,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敦煌壁画数字影像拍摄、色彩校正、数字图片拼接和存贮等技术,制定了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完成了敦煌石窟近240个洞窟的数据采集,140多个洞窟的图像处理、三维扫描和虚拟漫游节目制作;先后上线中英文版本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了敦煌石窟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敦煌研究院张先堂副院长在致辞中说到,敦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重要性,与各地域文化因交流互鉴、交融荟萃而形成敦煌文化艺术的结晶。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先堂在开幕式致辞
杨秀清理事长自开幕式上向大家介绍了此次展览的相关情况,展览精选了利用敦煌石窟数字化成果高保真复制的壁画精品44幅;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复制品;反映敦煌莫高窟历史风貌及保护历程的老照片;反映敦煌及周边环境的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作品、敦煌纪录片等。展览还特别为每幅壁画图版配置了二维码,大家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该壁画所在洞窟的所有信息;同时,本次展览还配备了智能语音导览系统,为大家讲解所有展品的内容。展览期间,还邀请敦煌学专家进行现场讲座,与展览相得益彰,帮助青年学子全方位认识敦煌文化艺术。杨秀清指出,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数万卷文书中,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医药学经典。从敦煌壁画中,学者们还发现大量的“形象医学”资料。这些都是祖国中医药珍贵的文化遗产,希望能与长春中医药大学共同发掘其中丰富的内涵,为推动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吉林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田云鹏强调“这次该展览首次走进长春中医药大学,必将推动敦煌文化、丝路文化在我省的传播。展览再现了丝绸之路西域各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印证古丝绸之路曾经的文化辉煌和经济繁荣,对于深化“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加强吉甘两省的文化传承和区域合作具有深远意义。”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田云鹏在开幕式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式后,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先堂,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敦煌文化艺术与丝绸之路》。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先堂在长春中医药大学讲座
参加开幕式嘉宾观展
参加开幕式嘉宾观展
来源: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DH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4d5inkBAxbFhpvD8-K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