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恢复领域2024年发展展望 | 绿皮书摘录(八)

2024-06-10   中国绿发会

本文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的《2024年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分析》第二篇“理论探索与战略研究”中的“全面推进生态恢复 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原作者为周晋峰、赵玉萍、孔垂澜。欲知更多精彩内容,请购买纸质版书籍,购买链接为(#小程序://微店买买/2024年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分析/7EnIk18TroCIp7C)。

根据近年来生态恢复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签署的有关生态恢复领域的国际公约和国内生态恢复领域的主要政策要求,基于国内绿色发展需求,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将是我国生态恢复领域2024年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大尺度生态恢复实践需要理论创新和跨领域新技术的支持

大尺度生态恢复实践,通常情况下研究对象趋向非单一类型的复合生态系统,从本底调查、方案设计、项目施工、运营维护、过程中监测、项目恢复成效评估等全过程,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理论创新和新技术支持。从微观的基因、微生物到宏观的生态系统和景观单元,跨尺度的生态恢复需要理论创新和跨领域的新技术支持。

(二)生态恢复成效评估将成为生态恢复领域重点工作之一

生态恢复成效评估是生态恢复实践管理的关键环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2023年12月27日)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状况监测,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针对目前我国生态恢复领域常见问题,结合当前我国绿色发展需求,引入第三方开展生态恢复成效评估将成为新方向。

(三)海洋生态系统恢复将成为我国生态恢复领域新的增长点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把生态系统恢复列为优先行动8。其中,海洋生态系统恢复被列为两个生态系统恢复优先项目之一。《计划》强调,以自然恢复为主,恢复修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重点开展入海河口、海湾、滨海湿地与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的生态恢复,以及海岸线、砂质岸滩等的整治修复。因此,海洋生态系统将是我国未来几年推进生态恢复的重点领域。

(四)生态恢复与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协同合作将更加紧密

生态恢复是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生态恢复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加碳固存和提供其他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改善人类健康、福祉和生计,并加强人类与自然的积极联系,夯实绿色发展基底。

结语

我国生态恢复非一朝一夕之功。当前已进入“世界生态恢复十年”的第四个年头,我国从山顶到海洋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体系已现雏形;生态恢复相关顶层设计和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基本遵循的生态恢复在我国全面铺开。本文强调在生态恢复过程中,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重视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着眼“全局”与“长远”,科学制定恢复策略并坚持“生态恢复四原则”,秉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全面促进我国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并以此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源驱动力。

本文是基于论文《全面推进生态恢复 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收录于《2024年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分析》第二篇“理论探索与战略研究”)在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最后一篇文章。引用本文观点,请按照正规格式注明来源出处。

推荐引文格式:

周晋峰, 赵玉萍, 孔垂澜.全面推进生态恢复 夯实绿色发展基础[M] // 谢伯阳,周晋峰,唐人虎,王斌康,郑喜鹏. 2024 年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4 :60-76.

文 | ZYP

|Kong

排版| angel

长按识别,支持募捐

【重建人与自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