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冬天下邳城,在将近一百天的围城后,经历不间断猛攻以及水淹火烧的吕布军队全面崩溃,下邳城正式沦陷。侯成、宋宪和魏续这三个吕布的部下投奔曹操,不可一世的吕奉先被生擒献给曹操。
当时就在白门楼上,吕布见大势已去想要投奔曹操,然后曹孟德看着吕布也起了爱才之心,正当两人就要达成默契的时候,刘备默默说了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言外之意就是你难道忘了丁原和董卓是怎么没的吗?此话一出,吕布脸绿了,曹操脸白了,刘备看着他俩的脸,心里踏实了。紧接着,曹操就准备弄掉吕布,吕布临刑前痛骂刘备是大耳贼,倒是给刘备留下了一个流芳百世的外号。不过这个情况其实不太正常,因为刘备这是在帮助曹操,他为什么不留住吕布给曹操身边当个定时炸弹呢?这其实涉及三方势力的历史经历和白门楼上的政治博弈。
吕布、刘备的仇恨史
当年吕布杀了董卓后,并没能自立为王。他找袁术,袁术不要他。投奔李傕,李傕不要他。投靠袁绍,差点被袁绍干掉。最后走投无路的吕布联合陈宫,准备夺取曹操的兖州。遗憾的是奉先同学虽然步战无敌但有勇无谋,最终被曹操反杀。无处可去的他只好找到了徐州的刘备。
虽然曹操天下通缉吕布,但刘备并没有理会曹操的命令。他收留了吕布并让出小沛供其驻扎,希望能抵御曹操。然而吕布后来却吃里扒外、里应外合,反倒夺取了徐州,刘备被迫撤出徐州。吕布因为和袁术闹翻,缺粮。而袁术派来的杨奉则双商严重不足,不仅被刘备击败还亲赴鸿门宴。最后,刘备和吕布再度结盟但位置互调。紧接着,袁术派兵攻打刘备,虽然吕布公开支持袁术称帝,但他也清楚刘备没了就是唇亡齿寒,于是他辕门射戟平息此劫难。后来吕布再次攻打小沛,刘备兵败投奔曹操,最终曹刘二人联合攻陷下邳,吕布败亡。
白门楼曹操、刘备、吕布博弈
从历史上说,这三方可以说一直纠缠不清的刘备和曹操极其清楚吕布的为人,于是白门楼的政治博弈就很有信息量了。在《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布,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
现在人们总觉得是刘备的一席话让曹操起了杀心,主要是被“太祖有疑色”这句话误导了。实际上当时无论是什么情况,曹操早就想杀吕布了。当年在徐州时曹操就如此评价吕布:“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再说了,曹操是什么人?是多疑的代名词。
那为什么曹操还要听从刘备意见呢?这其实和郭嘉有关系。当初郭嘉和曹操说过了一段话,就是不能为了清除一个祸患,而阻碍在天下的名望。具体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吕布投降了,你不能因为杀吕布而让全天下有才学有能力的人感觉曹操是一个不爱惜能力的人。那岂不是以后都没人投降了。所以曹操杀吕布就必须有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又不可以是自己提的,必须需要一个第三方来提出来。吕布当然也是想真心投靠曹操的,虽然兵败之后他曾让自己的手下杀了自己,但后来还是改变了主意,见到曹操后他说能不能松松绑,就是在试探曹操自己活下来的可能性。
随后曹操所说的绑一只老虎不能不紧,这也是暗示了自己的心理,也就是无法完全的对吕布放下防卫,那么在场的所有人以为曹操真的想说服吕布,只是想给他个下马威,只有刘备一个人是看透了曹操心中所想,他知道曹操只是需要一个台阶下,需要一个杀吕布的正当理由。对于曹操来讲,如果当时刘备没有劝说曹操杀吕布,反而是让他留下来,那么曹操依然不会留下吕布,反而会对刘备产生猜忌。
综上所述可以说白门楼杀吕布是一场的政治博弈,刘备和曹操利用吕布的生命获得了一个双赢的局面,曹操需要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这样全天下的人不会觉得曹操是不爱才之人,刘备也成功获取曹操的信任,为自己留出来一段喘息时间。只是可惜了吕布没懂曹操、刘备的心思。那么,你认为若吕布真投奔了曹操,曹操的下场和丁原、董卓一样吗?
欢迎关注,谈笑风史,感受古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