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家方晓莉)
既,援引此前我以“随缘解读国学经典”该账号而发表了我对“强者思维”的一个看法,这里截图如下:
便又难免提及顾均辉老师(“@顾均辉老师”):
我以为他在人性方面的见解,值得每个人思考。
(备注:顾均辉老师的照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分享。)
我在头条经常看顾均辉老师的视频,坦白讲,我感觉他还是比较上道的一个人!……欲要得,先有予。这话是没错的!
但我以为任何关系的定位在于一个“正”字:缺失了正,那么一切利益,对我来说,可能得不偿失。
(当然我并不是说顾老师不正,而是我在一切事件观察当中发觉本心,认为我追求正。顾老师的方法非常奥妙!很多在我看来,也是正的。)
何谓正?
所谓正,是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失,也可以看到他人的不足!……但并不因为自己的过失或者他人不足而认为可以欺凌这类人,甚至觉得因为别人做得差必须要去伤害人家,才能显得自己的高贵和无私!并不是如此!
真正的强者,我以为是可以看到别人或者自己的短处,明白弱点在哪里,然后想办法将其弥补!为何自己要注重这短处,这短处迟早都有弊端的呈现,自己以诚相对自己的这方面“弱点”,将来便可以减少麻烦!而对于自己亲近之人的保护,亦有此种考虑在内:至于如何表达方式更完美,或者显得更让对方理解,自己并非恶意,而摈除误会,也许也是在每个人的考虑之中了!
人,可能在对症一件事的时候,发现这个事情,可能不是很理想!
它有两个方面可以侧重:
一是侧重强者思维,知道强者如何看待这件事,而对弱者会产生如何伤害?……如果检讨自己过失,而改正,这是一种方法,痛彻心扉的检讨过失,而去弥补改正,而减除后患,虽则显得残忍,也是一种现实的进步;
另外一种则是为弱者说话,明白弱者本身情势不够明朗,有种种局限,这一切也不是弱者所想要的世界,又何苦雪上加霜?……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想去帮助弱者,却会忘掉,有些言语,可能直接会伤人,别人会只抓住对方在意的地方,而误会你的好意,而直接理解到支持这个人,从弱者立场出发,才能让弱者感同身受,认为此人与自己是同一阵线,但同样,他们也要面对来自强者的质疑:那就另外一层思辨。
这两种方法,都是从每一个角度或者方位去对治一件事,看看能否将事情做好来!前者显得残酷,倒也真实。但不得弱者之心,而认为对方容易冒犯自己,但能压住强者那边的态度,试图努力力挽狂澜,但终显情商不足,唯有努力之后,方显一线生机。
而后者,对弱者而言,是一种帮助,显而易见,而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来自强者的质疑,这个时候的他们虽站在同一阵线,也要面对质疑而去应战:如胜利后,方可回归本心。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人都有本心,但很多时候,站在某个立场的时候,并非没有本心,而是此种本心,不为人所赞同。
任何一种本性的回归,在于一个事情能够让所有人圆满!
然而无论如何,对弱者,对强者,每个人既应该知道人总有弱势的一天,而站在这个角度上看,又知道强者永远计较得失,所以你也应当明白强者思维之下,你应当明白自己的过失与不足,而去应对:你要给世界一个交待!
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他人,才不辜负整个世界。这个自己和他人,包括喜欢和不喜欢自己的人,原谅和不原谅自己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