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刘尚希:数字文明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重塑生产关系

2024-06-23     长安街读书会

刘尚希:数字文明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重塑生产关系

经济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指引性、方向性和战略性概念,是在传统生产力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提升。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字是‘新’和‘质’。这里的‘新’不是量变的‘新’,而是质变的‘新’,主要强调生产力的发展要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新质生产力,它是从0到1的一个飞跃过程,而不是传统生产力“1+N”的过程。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瞄准未来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我国各省市纷纷出台了推动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行动计划与配套政策,带动全国掀起发展未来产业的良好势头。

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一个创新的嬗变过程,所以形成新质生产力要瞄准未来,因为未来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方向,具有技术颠覆性强、产业关联度高、市场空间潜力大,但又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比如量子技术、新材料等,这些未来产业目前还在不断地探索中。大力培育未来产业,已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萌生的战略选择。”

新质生产力不是对现有生产力的简单延伸,未来产业也不是传统产业的延长线,颠覆性创新也不是现有创新的简单叠加拓展,而是在高度不确定性中试错、摸索,在无人区中迂回、尝试,没有模板,没有参照系,没有技术路径。

各地关于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的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和产业政策,与其说是一种规划,倒不如说是一种基于愿景描画的努力方向。世界上的任何一项颠覆性创新都不是事先预测到的,已经看到的、想到的都不是‘新’的。培育新质生产力不能局限于工业化的思维——学习、模仿和集成,在‘1+N’已有路径上创新,而是应在‘0—1’的不确定性中创新。政府的战略重点,不是针对贴上标签的一棵棵新树去施肥、浇水,而是营造适合新质生产力萌发的土壤、温度和小气候,这样才能产生颠覆性的创新,在产业革命中开辟新赛道。

站在数字文明角度认识新质生产力

人类历史上共发生了三次文明革命:农业文明革命、工业文明革命和数字文明革命,而数字文明是我们正在跨入的文明。数字文明目前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站在数字文明的角度认识新质生产力,就是要超越工业化的逻辑,而不是形成路径依赖。

当然,数字文明离不开工业文明,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传统生产力,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这个质变靠的就是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化转型意味着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变成了一种数字化状态,因此,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还是要放到数字文明的战略背景下。

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之一就是“虚拟化”,已经逐渐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以前手机是需要按键才能操作,现在可以感应;过去开门需要拿钥匙,现在用眼睛的虹膜识别技术就能开锁;从生产环节看,过去工厂内生产产品都是人工操作,现在人可以退到后台,生产通过智能系统自动控制运行,甚至发展到人工智能不再需要人也会自动完成。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就是通过全方位的数字革命——数字技术、数字车间、数字企业、数字生活和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打造一个新的以虚控实的虚实结合的市场、社会,这将会彻底改变经济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和国家治理方式。

数字文明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型生产关系

在数字文明背景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即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前,在生产关系领域已出现了三大显著变化。

其一,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越来越多的就业,由传统的劳动关系变成了劳务合作关系,产生了新的就业形态和新的法律关系。

其二,所有权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在数字化背景下,不同类型的所有权正在相互融合共享,需要摒弃传统的对所有权排斥性、独占性的理解。无形的社会财富占比不断上升,所有权也日渐从“物权”主体形态中摆脱出来,渐渐变成虚拟的“权利证书”,占有、使用、支配和控制等权能被分离,交由专业化分工中的其他主体来行使,效率和价值创造主导要素流动和重组,收益分享将是所有权经济上存在的唯一标志。

其三,分配关系的底层逻辑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分配逻辑是基于生产成果的分配,而如今,创新驱动下的新分配方式更加注重事前的预期分配机制,如期权。同时,对发明、转化科研成果的价值评估、分享等体制机制也需进行相应变革,以更好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萌发。

只有形成了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才能够更好地让创新之火燎原,新质生产力才能如雨后春笋般萌生成长。

【刘尚希:长安街读书会成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马嘉均;初审:程子茜、陈佳妮;复审:李雨凡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好书”长安街读书会年度推荐干部学习书单(经典篇、热门篇)

“好书推荐”长安街读书会首部为党献策理论读物《学思平治——名家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出版发行

“书目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603期干部学习书目博览

“期刊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603期干部学习核心期刊目录

“新书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604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

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关注公众号,回复:【申请入会】【学思平治】【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66969ed86c00274f4b0c3dd33fc6f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