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不知不觉的就被影响了,来看看以下的几个情景你是不是也遇到过?
- 小王是一个喜欢热闹的青年,经常参加一些朋友的聚会或者活动,导致生活不规律,所以常常上班迟到。不久,公司制定了一项新的规章制度,每个月的工资与奖金和当月是否准时上班以及是否全勤挂钩。在这个制度发布后,小王连续一个月提前到了公司,没有发生迟到现象。
- 小新是个学生,对于文学课不太感兴趣,在课堂上试图阅读时,总是很快就睡着了。每次课堂结束时,老师会询问班上的同学,对于刚才讲的内容是不是感到满意,小新经常会随着其他同学一样,认认真真的点头并表示自己很喜欢。
- 李磊是一个公司的中层管理,近期公司要做一些制度上的改变,需要所有中层在会议中对制度的修订做表决。当一项内容没有人表示态度时,李磊也会默不作声;当一项内容有大部分表示反对或赞同时,李磊会跟随大部分人的情况进行表决。
- 肖和杰是一对很好的朋友。当肖希望和杰借1000块钱的时候,杰没有答应。因为杰知道肖最近的生活状态总是大手大脚,而且工作情况也不太好。但是,当第二天肖楚楚可怜的诉说了自己最近的情况,并向杰请求只需要借200时,杰就妥协了。
这几个常见的实例,都涉及到了社会影响这一概念。通过这种影响而改变了人的行为或态度。
第一个示例,是通过金钱的奖惩改变人的行为。
第二个示例,是通过别人的行为改变自己的行为。
第三个示例,是通过同伴的压力改变自己的行为。
第四个示例,是通过情感的诉说让人的态度做出改变,进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但是,如果没有金钱的奖惩变化,小王改变自己行为的几率大么?小新真的对文化课表示喜欢了么?李磊对于制度的修订态度是否真实的表达了自己意愿?杰是否真的确定肖不会再大手大脚了呢?
大概率的情况下,答案都是否定的,他们并没有依从自己的信念或本意付诸行动,也没有按照自己最开始的态度行事。反而由于一些情境性的力量,来自周围环境、同伴的压力或者情绪感染的影响使他们做出了与自己态度相反的行为。不要轻视这些小小的改变与影响,包括但不局限以上的示例。久而久之,会对被影响者的个人成长、思维产生巨大的变动。
许多的顺从、依从、说服技巧都充分利用了社会交往中的某些影响或者特定“规则”。当我们在成长时,我们将不断地接触这些“规则”被影响,并且自动化地运用这些“规则"来对其他人造成影响。这就是神奇的社会影响。
心理学小技巧
闭门羹效应,大概就是说你向某人寻求帮助的时候,如果先前有个大忙被拒绝了,他们就会更愿意帮你个小忙。想象下你要借到50块钱,那先问你朋友借100,如果对方拒绝了,你就会说那就借50,对方很有可能会接受。
本文由一个人的七宗罪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后续会整理更多的社会影响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