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的转变,往往需要视野也随之改变。
前奏
“小陈,你来一下!”
“把门关了。”
小陈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蹑手蹑脚得关了门,以为老板要开始批斗我了
“小陈,这个项目做的不错,项目方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从项目款中拿住来两万块钱,你和你们团队一起分一下吧,你整理个分配表,明天给我看一下”。
他心里先是一喜,“有奖金,可以霍霍了”。
后来又是一愁,“以前都是老板给我发奖金,现在要自己给团队成员发了,该怎么弄啊?”
背景
团队:8个人,分工不同,职责不同,在团队中各司其职,做软件方面的业务。
老板:是个精明的BOSS,按结果来说话,对员工的要求比较苛刻。掌握并了解大部分核心成员的工作内容。
小陈:老实本分的小伙子,工作不到五年,对团队内的成员比较袒护,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比较融洽。
项目:业务本身的限制,每个人的工作量有多有少,3个人承担主要工作量,3个人少部分,2个人极少。
矛盾
小陈刚开始得到这个消息是很高兴的,但是针对于怎么分是很矛盾的。因为老板有一句话(你整理个分配表,到时候给我看一下)。
给老板看,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虽然两万块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一是,老板的信任问题。让你分配,又要看你怎么分配。说明在老板眼中这不是个小事,关系到以后对你的态度及看法。
二是,分配的问题。于公于私也能反映出在利益的面前,你是怎么对待自己和团队成员的,是否公私分明。
所以,小陈心里还是比较矛盾的,自己拿多少,团队里的每个人拿多少,还是要平衡一下的。
过程
小陈经过一晚上的考虑之后,觉得还是应该认真点吧,不要顾此失彼,以致后悔。
所以,比较仔细的整理了下整个项目过程中的组员工作内容。
从前期沟通到后期交付的时间段,每个人的工作量,工作难易度,工作完成度,工作质量等等,用excel整理,生成图片分析。让每个人的工作内容以直观的数据做展示。为了照顾团队内的组员,就算工作极少的也给分配了一些金额。
最后由于自己是带队的,稍微给自己多算了那么一点点钱。
结果
在第二天,小陈整理好文档发给了老板。
“小陈,你来一下”
“把门关了。”
小陈还是忐忑的坐到了老板的对面。
“你的日常工作做的不错,对于组员的工作情况也掌握地很好,这个分配结果可以。”
突然,又神秘的嬉笑了一下。
“小陈,你真是有点傻啊”
话毕,不再交谈。 小陈有点发懵的离开了老板办公室。
后续
团队内组员各自拿到了自己的一部分奖金,都很高兴,感觉自己在这个项目中的付出也是有回报的。在后来也继续做着自己的工作,小陈依然做着组长。依然是这个团队。一切照旧的维持着。
但是小陈心里对老板那个神秘的微笑和对话一直很疑惑,难道自己做出了什么?
询问
心里老想着,就越发疑惑,于是小陈向周围的朋友诉说此事,如果他们是小陈的话会怎么办?
“我觉得你做得挺好的啊,按照工作内容划分奖金有理有据,以结果说话让团队成员很明白啊,我喜欢这种方式”。 小木如是说(是某个公司的普通小组员)
“我感觉你挺傻的,如果是我,先拿一万五,剩下五千大家一起吃吃喝喝玩了就好了,已经很仁慈了”。 小泗如是说(是某个公司的金牌销售)
“我会先拿一半,剩下的让他们自己去分,如果老板有意见,让老板给他们分吧,我的那一份要拿足”。小尧如是说(某个公司的团队组长)
“我会对成员内做得好的,做得差的做很大的区别对待,以彰显多劳多得的结果,自己拿多少没太大关系”。 小元如是说(某个公司的优秀员工)
“如果老板不管,我全拿,慢慢的用一部分作为团队内的额外经费;如果要管,大头我拿,小头他们分”。 老杨如是说(工作稍久的职场老手)
其中,老杨和小泗说的相类似的一句话,更是让小陈反复琢磨
“你是带队的人了,就是领头人。注意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结论
小陈通过和朋友的聊天,逐渐地理解了老板那意味深长的话语。
后来在其他公司,又有一次分奖金的机会,小陈请大伙吃了一顿饭,和两个核心人员把剩下的钱分了。
提问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感谢关注: 一个人的七宗罪
一起阅读解析心理学知识
欢迎收藏、评论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