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推动思政课纵深改革培根铸魂起实效

2023-12-06     信息时报

原标题:广州: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推动思政课纵深改革培根铸魂起实效

信息时报讯(记者 林茹彬) 15岁的彭佳玲对着镜子习神态、学动作,练语调,每天足足背8篇文稿, 她正为广州中职思政实践能力大赛忙碌着。上了中职的她从来没想过,思政课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告别枯燥干巴和沉闷瞌睡,走出校门翻阅史料,在博物馆里淡定自若地脱口讲演,在探索和挫折中提升自信。

彭佳玲的经历是广州中小学思政课改革的缩影。在全国思政课建设改革的浪潮下,广州也勇立潮头吹响号角—— 从2022年3月开始,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导并实施了“中小学(中职)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项目。一年半过去,一批以组织试点、学术理论、实践案例为标志的阶段性标志性成果逐渐形成。下一步,期望以结构之变带动教学质量提升,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展学科可以培育的如政治认同、健全人格、公共参与、法律意识等方面科学素养,起到思政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实效。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在广州大厦召开广州市中小学(中职)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项目研训活动。通讯员供图

教研破局:以结构之变引起教学质量之变

彭佳玲是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的一名学生。在学校,她除了学习专业课之外,也包括思政课在内的国家课程。 “在我以前的印象里,思政课很枯燥,老师在上面读课本,我们在下面记笔记重点,到了考试就靠死记硬背过关,而且比起专业课,这不是什么重要的课程。”

事实上,学生对思政课的老印象并非空穴来风,数年前部分学校传统思政课的课堂现状是老师在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玩手机打瞌睡。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然而,怎么能让思政课入脑入心,怎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一直是困扰一线老师难题。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 ,对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方案,让思政课改革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实施途径。

在广州,牵引着思政课改革进入深入区、大刀阔斧地把思政教改破局立新的便是教研。

2022年3月18日,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导并领衔实施了“中小学(中职)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项目。从此,广州市中小学思政课以该项目为核心,开展创新多样的思政课实施模式探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什么叫新结构教学评范式?

项目负责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任张云平告诉记者:“新结构教学评范式以加强教研引领和指导全市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式,是以习得性学习、应用学习、拓展性学习和适应学习为主要方法,以四个学习的维度为要素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对测评进行系统重构,引起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的变化,以达到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作用。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项目负责人张云平开展专题讲座。通讯员供图

一开始,不少一线思政老师不知道如何推进。为此,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成立了项目研究联盟,遴选出第一批24所试点实验学校,集结精兵强将,以“项目导师指导+联盟成员研究+试点实验学校试点”的工作机制,从教学评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建设思政资源平台等方面着手引领教师探索,“我们希望在3~5年内每年产出代表成果,让思政课‘常讲常新’‘常学常得’,从根本上提高思政课教育效果。”广州市教研院院长方晓波说。

广州市教研院院长方晓波参加活动。通讯员供图

实践创新:情景式比赛沉浸式体验入课堂

冲锋的号角吹响了,广州中小学(职校)迅速掀起思政改革热潮。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是项目首批试点学校之一。一场以微电影的新媒体技术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实践拉开帷幕——

课堂上,学生们关灯拉窗帘,课室瞬间暗了下来,共同期待着投影仪上播放的同学间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光》《英雄花开英雄城》《反校园欺凌》《反黑行动》……

“我教思政课已经15年了,最难就是怎么能让孩子们喜欢上这个课。”思政课老师赖秀蓉说,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渠道更多了,再用原来传统的教学,学生都听不进去。不如从师生地位转变入手,让老师退居二线成为参谋,让学生登台成为授课主角,更能事半功倍,“我看孩子们经常会看视频,就在想要不让他们拍微电影把。我们讲一个历史人物,讲完他一下子就忘记了,但如果让他们自己去找资料拍下来,印象可能更深刻。”

很快,学生学习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微电影主题,学生在微电影拍摄前,结组对所学的内容即拍摄主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在编写剧本时,学生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从艺术审美的视角感受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与魅力;拍摄、制作影片时,学生们不仅从故事中一次次接受着精神洗礼,也在实践中学会了合理分工、精心策划与密切配合,磨砺了意志,提高了创新能力、协作能力。”

学生陈尚填在微视频中担任主持人,“思政课让我接触到新的学习方式,老师们教的时候比较有趣,让我慢慢发现读职中不是很差,思政课也在给我往正确的路上带,自从上了思政课之后就有了自己的目标,希望能够考上本科继续深造,找个好工作。”他认真地跟记者谈到。

与陈尚填同龄的彭佳玲也坦诚在学校思政课改革中获益良多。

广州市中职学校职业技能竞赛“思政实践能力”赛项成功举办。通讯员供图

广州市中职学校职业技能竞赛“思政实践能力”赛项成功举办。通讯员供图

2023年3~4月,广州市教研院依据新结构教学评理念,设计了广州市中职学校职业技能竞赛“思政实践能力”赛项,来自广州市27所中职学校的54名学生,组成27支队伍参赛。

彭佳玲是参赛学生之一,她回忆:“比赛在广州起义纪念馆进行,要求我们以讲解员的身份传颂广州起义历史。 我们翻阅了很多的党史资料,还跟着老师一起来到广州起义纪念馆做现场资料搜集,面对真实场景和史料,我觉得对这次事件印象更深刻了。”

“为了在比赛取得好成绩,我每天晚上在宿舍的时候,都会把8个文稿背诵一遍,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和神态,练习每个句子的语气语调, 当自己投入到这个比赛的时候就会发现,一直在享受这个过程和比赛,”彭佳玲说, 最后经过努力,”我们拿到了一等奖,这个比赛让我在挫折中重新提起信心,让我慢慢找到自己, 更对未来有了初步规划。我希望先努力学习好课内的金融知识,最终考取自己心仪的学校。”

“以赛促学”是广州思政课改革的法宝之一,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副校长陈文晖认为,这次“馆校合作”的竞赛是思政课新结构教改的一次成功探究:“学生变身讲解员,在博物馆里竞赛,无论是学生还是评委都很有代入感。传统思政教学让人觉得理论性比较浓厚,而这种情景式、浸入式的活动可以更多应用于思政课堂。我们也会继续探索‘馆校合作’模式。”

除了职业学校,广州协和学校是首批项目试点实验的中小学校,学校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课题负责人张东辉介绍, 像在备课中,采取大单元、大概念范式的教学设计,转变了教材文本解读方式。在作业创新设计上,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情境化、开放性的作业形式。像学校结合烈士纪念日以《跨越时空的对话》给一位英烈写一封信,带领学生参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市司法局、市人大等立法工作相关单位,沉浸式体验立法工作。指导学生在《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促进条例》向网上公众开展咨询时提建议,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专项立法当中,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

成果初显:三大标志性成果大思政一体化走向纵深

思政课的改革一直在路上,而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的实践,在方晓波看来,是既传承了广州教研品质,致力于广州思政课教师队伍成长和教学改革,同时又是在理论创新和操作落地方面的双跨越之举。“这是广州教研理论与实践的汇聚引领者,正走向深度研究的融汇点上。”

今年5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召开广州市中小学(中职)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项目研训活动暨第二批试点实验学校和研究联盟单位授牌仪式。 记者从会上获悉,经过一年多以来,该研究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标志性成果。

一是研究的组织成果: 再次成立14家研究联盟单位和37所第二批试点实验学校,体现这是有组织的“教研”。

二是研究的学术成果:目前编写全国顶级课标解读首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教学解读:道德与法治》,这是有国家领先水平的“学术成果”。

三是研究的案例成果:已形成一大批课标在课堂落实的实践案例。其中,最为突出的成果是基于课标的教学案例呈现方式,即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的理论应用,可见这是有推广应用的“推手”。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成果在广州各区如星星之火般燎原起来,更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这一纵深命题作积极探索。

2023年,在广州市越秀区大思政课建设活动之应用新结构教学评范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讨会”上,大中小学四个不同学段的四位优秀老师围绕“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同一主题,尝试应用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理论为指导,精心打造了各具学段特色、能力水平要求逐渐进阶的思政微课。

四节思政微课突出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整体性、衔接性: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成为能担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此,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程德松介绍, 该区致力于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着力强化学校“小课堂”、推进社会“大课堂”、建设家校“宽课堂”、构建区域大思政课研训“立体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他说,通过应用广州市教研院第一重点项目“中小学(中职)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项目”的实践探索,尝试打通思政课一体化的“堵点”,结合广州市的优秀教研资源,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打通,做出资源共享、课程共建的实践。

范式深化:一科突破 全科推进

“作为广州市教研院‘ 一科突破,全科跟进 ’ 项目,在设计之初就是基于学科且 ‘ 超越学科 ’ 之考量。 ”方晓波说。

目前,广州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走向深度研究的融汇点上:走向传统经典与现代繁复的交汇处、学科课堂与课程改革的结合部、一科突破与全科跟进的过渡带。

项目负责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任张云平说,“我们希望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展学科可以培育的如政治认同、健全人格、公共参与、法律意识等方面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起到思想政治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

据悉,未来广州将以以思政学科研究形成的经验和模式,逐步推广应用到全学科尤其是理科类学科上去。

项目第二批试点实验学校代表、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路小学校长陈康英对项目落实很有信心:项目给思政课堂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比如对于新理念、新课标的落地是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作为基础的,比如老师的整个备课上课和课后的评价,都是在以发挥教师的‘教’的主导,‘学’的主体及以评价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这样一体化的课堂实践,所以无论对于思政课的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好的提升,是能让新课标落地生根的非常好的举措。”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1545990d6b352d19d98bfcb2b2204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