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美国最重要的一笔投资,全面掌控半导体,已经成为美国国家意志的体现。
经过长达两年的酝酿,8月9日,美国总统在白宫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提出了总计2800亿美元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就有包括527亿美元,用以促进美国半导体制造的扶持资金。
对单一行业进行如此高额的补贴,这在美国历史上都非常罕见。
按照美国总统的话讲,虽然美国芯片设计、研发领先世界,但只有10%的半导体是在美国生产,因此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增加了美国家庭的负担,所以美国需要在本土制造芯片,降低美国家庭成本,创造就业。
在今年,根据该法案成立的美国芯片基金,就会先行拨付首批的190亿美元,然后未来四年,每年拨付50亿美元,用来扶持美国芯片的本土制造。
然而,这个法案真正的核心并不是美国会补贴多少钱,而是“排他性”。
法案中有一个备受争议的条款:禁止获得美国补贴的企业在中国大幅增产先进制程芯片,为期10年,如果违反禁令,企业要全额退还所获得的补贴。
这个条款,相当于逼全球很多半导体行业巨头,要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而且,有不少行业人士认为,与其说这笔527亿美元是行业补贴,不如说是“搬家费”会更贴切,此前美国重要人物亚洲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动一些位于亚洲的领先半导体公司搬往美国。
只不过,针对美国的拉拢,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考量,像是韩国就很聪明,知道先进半导体制造已成为韩国经济的重要支柱,绝不可以搬离韩国,因此他们对这位美国人物的到访,表现得非常消极。
由此可见,美国这项法案并不是一个有益于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好法案。
但无论如何,该法案的出炉,注定会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有行业人士认为,现如今消费电子市场本就遭遇萎缩,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的出货量遭遇下滑,此时美国新法案的出台,尤其是要求全球半导体公司“选边站”的行为,反而会加重供应链负担,引发动荡,使得本已脆弱的全球芯片供应链,雪上加霜。
只不过,随着先进制程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使得行业对先进制程的热度开始变小,这两天,Chiplet技术开始进入主流视野。
Chiplet,简单说跟之前广泛讨论的芯片堆叠技术很像,像是苹果的M1 Ultra芯片,就使用了chiplet互联方案。
而随着美国法案落地,国产替代兴起,chiplet成为了一种可能的用来突破技术围墙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