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投入1000亿,造车要尊重行业规律!小米CEO雷军最新采访出炉

2023-12-18   科技真探社

原标题:五年投入1000亿,造车要尊重行业规律!小米CEO雷军最新采访出炉

当年我在武汉大学读书的时候,拿了不少奖学金,这个奖学金对我当时还是蛮重要的,因为我大学四年里面,基本上是靠奖学金和帮老师做项目,来养活自己读完大学。

虽然雷军如此解释11月底向武汉大学捐赠13亿元人民币这件事,但雷军在采访中特意明确,这次捐赠的主要目标:数理化文史哲,这些基础学科

众所周知,国内对基础学科的忽视由来已久,因为站在实用主义的角度上讲,基础学科很难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虽然在四十多年前,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强调过基础学科的重要,但在不久之后,国内经济进入长达数十年的快速发展期,为了迎合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本着“学以致用”的简单逻辑,在这段时间,人们更衷于研究能够快速带来经济效益的应用学科。

正因如此,我国的基础学科研究被广泛搁置,甚至忽视。

然而,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展开,很多被经济快速发展所掩盖的老问题纷纷浮现,我们在半导体、光刻机、芯片等先进材料、先进工具方面的巨大短板开始暴露,让人们瞠目结舌,于是在近几年来,重视基础学科研究开始成为社会中、企业界的热词。

而雷军近期采访的最新表态,亦是向外界表明:小米将致力于基础学科、基础科技研究

无论对小米还是雷军来说,能做出这样的表态,一定是对当下科技产业界做了很深的思考。

在此之前,小米雷军以“风口论”著称,提出了“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的观点,然而,在如今的视角看来,这样的论断经常被人诟病存在投机主义倾向,与基础学科研究所倡导的长期主义,存在天然矛盾。

因此,雷军此次宣布要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投入,也可以看做是小米企业经营风格的一次重要风格转变。

在采访中,雷军说自己的第一个偶像是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但他认为,苹果的产品逻辑是要给用户一个最优解,一个完美方案,但小米不一样,小米的产品经验是互联网式的,小米会给用户提供更多选择,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

不一样气质的公司在同一个市场上展开竞争,势必会碰撞出更多火花,

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主持人向时任苹果高级副总裁布鲁斯·塞维尔提问:雷军说小米会在五到十年后,成为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机品牌,他对此有何看法。布鲁斯·塞维尔说:“说”总是比“做”更简单

对此,雷军借用马云的一句话当场进行反驳: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站在如今视角去审视十年前的那场讨论,我相信现在的雷军一定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自信满满,毕竟仅仅过了两年,小米就遇到了创业以来的最大危机,被线下市场异军突起的OPPO、vivo斩落马下,重新审视自己对“线上渠道”是否太过偏执。

不用讳言,这十年来,小米并没有完成当初的豪言壮语,不仅公司市值距离苹果越来越远,单单是在中国市场,华为的强势崛起、vivo、OPPO等国内同行“群狼环伺”、再加上与高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休戚与共,小米所面对的市场环境,要远比十年前更加严酷和复杂。

面对市场逆境,雷军开始发现长期主义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硬核科技,例如:芯片、智能制造、机器人、操作系统等领域,雷军说:小米在手机行业排在全球前三,遇到了像苹果、三星、华为这样优秀的企业,跟他们同台竞技,要靠小米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形成自己独有的护城河和竞争门槛。

雷军重点提及了澎湃OS,七年前立项,前后投入了5000多名的工程师,雷军认为这是小米在核心技术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

未来五年,小米的研发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

除此之外,对于即将在明年上市的小米汽车,雷军说:智能汽车是汽车工业与消费电子工业的大融合,所以进入汽车市场对小米来说,有挑战,但是难度可控。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雷军不再像当年那样,高居“互联网手机”概念,以颠覆者的形象进入汽车市场,咄咄逼人的挑战各家品牌。而是选择尊重汽车工业发展规律,姿态放的非常低,目的是做好第一辆车,这是一切的前提。然后再在做好车的基础上,投入3400名工程师,100亿研发投入,打造更具智能化特征的小米电动车。

透过采访我们能够发现,面对外部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小米把加大研发投入作为企业筑底的战略选择,静待市场复苏时,以一种技术底蕴更强的姿态夺得市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