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做父母之前都没有上岗证,都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都是在摸索中跌跌撞撞前行,或者靠看一些有关育儿的书籍教育孩子,或者是听一些育儿讲座。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一味的把学到的育儿方法死搬硬套在自己孩子身上效果微乎其微,有时候还起反作用。因此,父母难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错,明明是为孩子好,自己掏心掏肺,殚精竭虑,最后却教不出有教养、让人满意的孩子。以下四件事,我们以为是爱孩子,是为了保护孩子,殊不知,我们正在害孩子。
【1】不让孩子做家务
记得电视上有一个关于孩子的节目,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对着镜头说,希望妈妈别让他再干家务了。当镜头转向那位妈妈的时候,妈妈平心静气的说:“现在让你干家务,是为你以为的生活负责,我不希望你将来娶了媳妇,家务全部由她一个人干。我希望你们可以一起做家务,甚至一起带孩子,这样,你们过得才幸福。”节目播出以后,很多人都夸赞这位妈妈很有智慧,很有远见,懂得在孩子小时候就培养他这个习惯。还有人调侃说:“谁家女儿能找到这样的丈母娘,真是享福。”不说别的,现在的父母感情不和不也是由鸡毛蒜皮的家务事引起的吗?大部分都是男人在家是甩手掌柜,认为自己挣的比女人多,家务活就应该由女人干。女人在长年累月的操劳中得不到认可,免不了就情绪激动,口舌大战一触即发。。。。。。如果你家有男孩,为了孩子今后的幸福,一定要让他学会干家务。
【2】经常夸孩子聪明
很多教育专家呼吁:不要再夸孩子聪明了,这样会害了孩子!那么,常夸孩子聪明会有哪些危害呢?危害一:孩子就会沾沾自喜,认为自己聪明,不学就会,在其他孩子面前有炫耀的心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心浮气躁,做什么事都不踏实,容易形成不务实的态度。危害二:有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天赋,但上天是公平的,孩子有优于别人的地方,肯定也有差于别人的地方,一味的夸大孩子的优势就会无形中掩盖孩子的劣势,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危害三: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有限,都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如果孩子考一百分也不难。如果每次孩子考了好成绩你都夸他聪明,他就认为自己很聪明,就会对学习产生懈怠心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到了初中、高中以后,孩子的学习就很吃力。因此,家长表扬孩子应该具体,要对孩子的某一行为进行表扬,慎夸孩子聪明,多肯定孩子勤奋。
【3】回避有关性话题
中国的父母大都比较保守,当孩子无意中提出有关性的话题时,要么遮遮掩掩,含糊其辞带过;要么自己脸一红,表情立马严肃,呵斥孩子闭嘴,孩子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孩子天生具有探索意识,对一切都产生好奇,父母也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孩子提出的性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相信,很多孩子都问过父母自己从哪里来,有的父母说是捡来的,有的父母说是上天赐给的,还有更奇葩的说法,是白菜地里长出来的。。。。。。我们可以实事求是的跟孩子说:“妈妈的卵子和爸爸的精子结合了以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妈妈的身体里一个叫做子宫的器官里慢慢长大,十个月后就长成了你出生前的模样。”虽然孩子当时听不懂,最起码我们没有歪曲事实,况且,这也有助于孩子对性的认知。当孩子拿着一盒避孕套,一脸懵懂的问我们,这是干什么用的。我们不必惊慌失措,可以平静的跟孩子说:“爸爸妈妈很爱你和姐姐,为了不减少我们对你们的爱,我们不打算再要孩子了,而这个东西可以帮到我们。”
【4】限制孩子的自由
可以说,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最纯粹的,是无时无刻不在的,但也是密不透风的。有的父母对待孩子就像对待一个易碎的花瓶一样,小心呵护,担心孩子受一点伤。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也不允许,只要孩子在家,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让孩子在自己的视线里,给孩子织了一张大网,网住的不是安全,而是孩子的天性和自由。孩子玩水你担心孩子着凉,孩子玩土你嫌他弄的一身脏,结果孩子成了你眼中的乖孩子,终于活成了你想要的模样,但同时丢掉了探索精神和自己的天性。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在试错中才能成长,才能形成所谓的判断力,我们阻止孩子犯错就是阻止和限制孩子成长,不是爱他,而是害他,毕竟,我们不能守他一辈子。
心灵感悟:
在教育孩子的这段旅途中,第一次做父母的我们都是新手,一切都从零起步。除了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如何当一个好爸爸、好妈妈以外,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拿不定主意,我们不妨扪心自问:这样要求孩子,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相信,自有答案。最成功的教育不是孩子最终成了数学天才、钢琴家或考了一所名校。而应该是,在我们的教育下,他最终成为了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最终成了一个能感受到幸福并能创造幸福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最终成为了他自己。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