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唐代: 杜甫《登兖州城楼》
同是唐朝伟大的诗人,李白与杜甫齐名,世人多称杜甫为“老杜”,而从来没有人称李白为“老李”,大概除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还有杜甫诗中多言艰难、老、病;李白则没有那样的“弊病”,飘逸洒落,不受世尘束缚。杜甫此首《登兖州城楼》诗,则是作于年少之时,那时杜甫还不能称为“老杜”。登楼眺望,抚今追昔之作。
登高而望,眼界阔大。则幽微不入于眼,所见也都是天地间巨大的事物,浮云、大海、山岳、平野,无际无边,直到目力所不能及。除了那些造化生成的大物,还有古人的陈迹。孤峰上秦时的碑刻犹在,战国时鲁国的荒城废殿还有残余。昔日的煊赫,今日已不可想。正如苏轼《凌虚台记》所言:“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
此时的杜甫尚年少,尚没有遭遇许多艰难、挫折,登楼怀古,有感而无伤。读他暮年时的《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则风格大异,多哀、多伤,似不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