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晓白(碧读好书指南原创首发)
我们大多数人,在收获甜蜜的爱情之后,都选择走向婚姻。
男女双方庄严神圣地许下誓约: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都将会相互搀扶着,白头到老共度余生。
然而,婚后朝夕相对的生活,却矛盾渐生。
两个原本亲密无间的人,变成了牢骚满腹、埋怨连连的陌生人,甚至是倒戈相向、对簿公堂的敌人。
一地鸡毛、非常不堪。
加拿大心理治疗师克里斯多夫•孟说:“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是能量最大、张力最强的,因此冲突也最大,也最让人心碎。”
而我认为,如果去繁从简,经营婚姻的秘诀不过是三个字。
作家廖一梅说:“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欣赏”、“悸动”是恋爱关系的起跑线和助推器,但这段关系想要长久、健康的发展,彼此真正做到三观相投、志趣相合、心灵相通、精神相契,才是不二法则。
而这“相投、相合、相通、相契”,便是字字千金的“懂得”二字。
《红楼梦》中,宝玉偷看“禁书”《西厢记》被黛玉发现,他索性放心把书交给黛玉,两人一起看得入迷,甚至还自比张生与崔莺莺来逗趣。
这件事如果是被宝钗发现,她可能会责怪宝玉“尽读些淫秽无用之书”,如果是被袭人发现,她大概会暗中报告给王夫人。
那时那刻,宝钗和袭人的做法是合理的,算不得错,但与黛玉一对比,她们明显不够懂宝玉。
当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脱口而出:“黛玉绝不会说这些混账话。”
此话恰好被黛玉听到,一时之间,她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懂得”,是不问理由的相信,是志趣相当的契合,是精神与灵魂的重叠。你知道他是他,可你也知道,他同时也是你。
林俊杰在《醉赤壁》里唱:一世就只能有一次的认真,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
所谓“对”的人,便是“懂你”的人了。
人生一世,“心动”只是爱的开始,“心懂”才会拥有烟火人生。
亦舒说:“我也只有一个一生,无法慷慨赠予我不爱的人。”
如果说最美的爱情是深情以诉,那么最长久的爱情,则是携手白头。
就像钱钟书与杨绛那样。
杨绛在回忆录里提到,她曾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是: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钱钟书和杨绛
杨绛把这段话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应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这个“一样”牢牢把两人“拴”在了一起。
他们的足迹曾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历经战火、疾病、政治风暴。
无论是时代予以他们的暴风骤雨,还是命运赐予的生离死别,两人始终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待钱钟书去世后,杨绛独留人间。昔日追求过杨绛的好友费孝通常常登门拜访,杨绛看出了他的心意,以一句“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进行婉拒。
语气是平静的,但饱含初心不改的坚定。
当然,“陪伴”不仅仅限于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忠贞,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
有很多人,忙着工作,忙着应酬,把家当旅馆,回来除了睡觉,与爱人再无其他交流。
墙上的结婚照还是齁甜的璧人,生活里却是相对无言的合租室友。什么结婚纪念日、陪玩陪聊,好像是几百年前的事了。
这特别容易耗光感情。
诗人席慕蓉曾在诗中写道:“请爱我,因为我将与你为侣,共度人世的沧桑。”
这说的是亲密关系中的“相互支持”和“彼此承担”,简单来说,就是“担当”。
人生百年,总会有风波起、行路难的时候。令人庆幸的是,无论有多少荆棘,爱侣都会以最大的力量,给我们撑起一片晴空。
就像舒婷在《致橡树》中写的那样: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李安和妻子林惠嘉结婚时,才华无处施展,只得赋闲在家,靠林惠嘉的微薄薪水度日。
林惠嘉和李安
但他有着作为男性的自尊。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他偷偷出去学电脑找工作。
林惠嘉得知后说:“学电脑的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记得你的梦想。”
此后,李安就包揽所有家务,当了6年的“家庭煮夫”,每天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晚上和孩子们一起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林惠嘉则负责赚钱养家。
正是林惠嘉这种为爱人“托底”的深明大义,成就了李安今天的辉煌。
婚姻是人的第二次选择,我们选择一个人作为伴侣时,就许下了对未来的期望。
当我们落魄时、害怕时、疲惫时,都希望那个人能递一张纸巾、捧一杯热茶、倾一个怀抱,然后掷地有声地说:“别怕,有我呢。”
《奇葩说》中,有一期的辩题是:婚后遇到今生挚爱,要不要离婚?
蔡康永认为:婚姻不是保存爱情的容器,爱情进入了婚姻,就会转变为其他的东西,家庭、亲情、信任与依赖,但不会一直是当初的那个爱情。遇到今生挚爱要离婚,无非是为了能够保住爱情,但这个想法势必要幻灭。
的确是这样。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美丽的风景和心动的人,但这并不代表一定要去拥有。
人类骨子里的喜新厌旧,是希望以重燃激情,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所以,说到底,感情和婚姻,还是需要“经营”。
当我们向内索求,与伴侣在才学、性格、能力、志趣、爱好上无限契合;
当我们精诚付出,给予伴侣最知心的懂得、最长情的陪伴、最有力的担当。
那么,就能拥有年少时携手看遍繁花、年老时相扶拾级而上的圆满人生。
电影《东邪西毒》中说: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去山后面,你会发觉没有什么特别,回头看会觉得这边更好。”
愿你,怜取眼前人,过好这一生。
本文为“碧读好书指南”原创,好书像碧玉一般珍贵!我们旨在提供高品质必读好书资讯,帮助每个人读到好书!欢迎关注。图/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