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骄阳似火
出门3分钟,流汗1小时
……
这些词早已不足以形容今年夏季的炎热
你可能还在怀疑
是不是自己身体太虚弱
所以才不停地流汗
大家一聊天才发现
原来热得快变成"烤肉"远不止你一个
140年来最热6月,南极遭殃
大家的感受是最真实的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的报道显示
今年夏季的6月
是140年来最热的6月
此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
是从1880年NOAA开始记录温度算起
天啊!难怪之前很多人都喊:热热热
到底有多热,连南极都跟着遭殃啊
受极端天气影响
2019年6月,南极海冰面积再创新低
今年6月,南极海冰面积
比1981年—2010年的平均水平低8.5%
是有记录的41年来南极海冰覆盖最低的6月
模仿埃菲尔铁塔形状的巧克力
仅用10分钟就全部融化掉
热浪肆虐,勇猛"挺进"北极圈
这两天,炎热不仅爱上了我国很多地方
而且还相中了北极这块宝地
目前热浪已经席卷了北半球很多国家
从中国到美国
从北欧到南亚
都在经历着高温的考验
而印度很多地方在6月中旬
最高气温就已突破50℃
另一方面,原来凉爽的地方也热了
比如从不需要空调的欧洲人
现在热得处于懵圈转态
国土深入北极圈的芬兰
也在积极为迎战40℃的持续高温天气做准备
而北极海冰平均覆盖面积
比1981年—2010年的平均水平低10.5%
极端天气频现,意味着什么
温度猛增,酷热难当
很多人都认为,一定是空调的大量使用所致
也有人认为,一定与汽车尾气排放有关
对此,专家表示
现在频频出现的极端气温
与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有关
准确地说,与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气候科学家迈克尔·曼接
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表示
不考虑人为引起的全球变暖
就无法解释近年来我们所看到的创纪录高温
如果我们继续燃烧化石燃料并使地球变暖
那些极端高温不仅会持续下去
而且还会恶化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斯蒂芬·哈里森教授表示
最新全球温度记录提供证据显示
地球大气所积累的碳排放正在破坏气候系统稳定
速度超出科学界预期
南极海冰快速消融
是温室气体加速影响气候的一个例证
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报告表示
席卷美国和欧洲等地的热浪今后可能会更加频繁
如果不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
美国每年体感温度超过40.6摄氏度的天数
到本世纪中叶将增加至24天,是现在的4倍多
本世纪末将增加至40天,是现在的8倍
2019年6月,陆地和海洋的平均气温
比全球平均气温(15.5摄氏度)高0.95摄氏度
这成为140年来最热的6月
这个趋势值得我们注意
10个最热的6月有9个出现在2010年以后
碳排放为什么会影响气温
过量的碳排放使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导致厄尔尼诺现象
甚至很多地方如马尔代夫会被淹没
……
科学家表示,随着全球变暖
世界各地的降雨模式会发生变化
随之而来影响到植被吸收碳的能力
研究表明,土地表面的碳净增益
几乎是土壤水分变化和趋势的两倍
土壤水分变化降低了土地吸收碳的能力
这意味着如果这样继续下去
土地的碳吸收率在本世纪中叶开始减少
人类可能会看到大气浓度大幅增加二氧化碳
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影响相应增加
将会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事件
包括极端的干旱和热浪等
140年以后,地球会怎样
今年6月,是140年来最热的6月
科学家表示:如果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400年后,北极都能长棕榈树了
这绝非危言耸听
如今,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
大约是上次全球变暖主要时期的10倍
当时导致全球气温从5摄氏度飙升到8摄氏度
全球气温在巅峰时期达到了约23摄氏度
——比当前高出约7摄氏度
而当前的气候变化模型显示
除非我们大幅减少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
否则全球气温将上升大约4摄氏度
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
140后,到2159年将排放3万亿吨二氧化碳
到227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超过7万亿吨
截至2016年,人类已经排放了大约1.5万亿吨的碳
生物学家德桑蒂斯表示
以前的地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
所以很难比较生物效应
但是,气候急剧变暖
毫无疑问,会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大量物种产生非常大的负作用
减少碳排放量,刻不容缓
一方面我们应尽量绿色出行,少开汽车
另一方面应保护好森林和海洋
为地球"降温"
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