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财富全压在房子上的人,今后会面对什么困境?

2019-07-27   数据行

受传统文化熏陶,"成家立业"一词,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延续至今,"成家立业"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有一套用于刚需的房子。它是一个家庭的必需品,也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完整性,出于中国人对房子的偏爱,房产市场变得一改往日。

早年间,有没有房子,要不要买房子,并不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对于处于居住属性阶段的房产,有钱则买,没钱暂缓一段时间再做具体打算。在买与不买之间,拥有一套房子看起来是非常简单,且顺其自然的事情。

在原先的居住属性变化到保值属性之后,房子一改往日,它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变为尤为重要。一方面它能轻松应对财富缩水,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财富翻番。它就像是人们通往富人层次的一把钥匙,下手越晚,付出的成本越高,买房变得不再顺其自然。

在经历过红利期之后,在房产市场上的变化总是出人意料,当你还沉迷在财富翻番的幻想状态时,国家已经开始对房产出手了,当你以为调控很快就会过去时,现实又撇下了你。

房产市场也变得越来越有"趣味性",在国内大型房企纷纷登上财富500强之时,却意外传出近几年里上百家中小房企接连倒闭的消息。不难看出,在未来房子不可能在经历连连上涨,让房子回到正常的居住性,想必也是国家在未来阶段的重要举措路线。

那么,在现阶段房产市场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将家庭财富全部压在房产身上的人,在未来将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如果房价下降,家庭财富缩水是必然,但在排除房产在未来呈下降趋势这个议题,无论未来是涨是降,将财富全压在房产身上的人群,本就面临一个更直观的问题。

举一个存在的现状

如在一线城市中,某个家庭在此处有着两套房产,在纸面财富上,这两套房价值超过1500万。两套房子产生的财富,直逼某大型企业一年的纯利润,在外人眼中这个家庭很有钱。但在背后,这个家庭的主人公常常为了一两块钱的菜钱,跟小贩争的面红耳赤。

表面上虽然有着价值1500万的资产,但却没有想象中的富裕生活,也没有挥金如土的资本运作。主人公每天醒来,只为每月几万的房贷而奔波。害怕去上班,不敢犯错误,不敢冒犯老板,贷款就像一座大山,整天出现在他的肩上。

回到现实,这种生活现状出现在多个家庭中。引以上述,明明能算是千万富翁,但在"千万"的背后,所担责的压力只有自己知道。是"富翁"还是"负翁"?是穷人还是富人?资产的背后是负债,这种困境到底可以背在多少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