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 乡村医生群体年纪大收入少“第一村医”模式补短板

2019-08-18     乡村之声三农中国

8月19日是我国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在农村,乡村医生一直都是村民最为尊敬的群体之一,是乡村医疗的保障。然而,由于工资待遇不高、工作任务繁重,如今很多医学专业毕业生都不太愿意前往农村工作。很多上了年纪的老村医,要退休了却发现后继无人,村民们谁来管?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乡村医生的主要收入有三大块,第一块是公共卫生的费用,第二块是各级政府发放的补贴,第三块是村医看病所收的门诊费。然而,即便是三大块收入加在一起,村医的整体收入仍然不高。

提高村医待遇、改善医疗条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短时间内如何解决农民看病问题?各地都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山东,就收效很好。

刘克会今年66岁,是山东淄博市博山经济开发区岳峪村的一名老村医,服务村里百姓已经40多年了。刘克会负责的三个村有500多人口,大多久居深山,分布分散。刘克会每天骑摩托车来回跑,五年里他骑坏了三辆摩托车。

刘克会:“我还负责东厢村、西厢村。我家到这里12里路,这里再到东厢还有10里路。”

记者:“您自己走路方便吗?”

刘克会:“就是腿疼。”

记者:“平时骑这个车安全吗?”

刘克会:“原来我骑车摔得骨裂了一回,歇了三个月,锁骨这里断了。”

其实,66岁的他原本早已退休,但他舍不得这份职业,继续接受返聘。刘克会说:“我就觉得干了一辈子的乡医了,不干了还舍不得。再加上都是老乡,就像为老百姓服务好。”

刘克会说,继续从事村医工作,既是热爱也是无奈。他所在的村地处偏远,条件落后,他即便想退休,也找不到年轻医生来接手工作。村医老龄化的情况在当地也是一个普遍现象。

目前,留守在农村的都是中老年人,医疗需求量很大,农村的确急需有能力的年轻医生。然而,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资待遇又不是很高,很多年轻的医生并不愿意来到农村。山东沂源县西里卫生院院长刘长久说:“我这边有59个行政村,辖区人口接近5万口人,有乡村医生68人,其中60岁以上的就得有10人,其他在岗位上的平均年都将近48周岁以上。”

记者了解到,目前,乡村医生的主要生活来源有三大块,第一块是公共卫生的费用,第二块是政府给村医的补贴,第三块是村医看病所收的门诊费用。然而,即便是三大块收入加在一起,村医的收入仍然不是很高。

魏正广是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驿马镇上关村卫生室的村医,在村里,他和妻子一起经营着一家卫生室。他做村医已经有27年的时间了。他告诉记者,当地一些年轻的村医每月的收入只有3000多块钱。魏正广说:“我们今年是干部统一招聘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给村医每月发放一千块钱。”

除了工资,年轻医生不愿来乡村因为他们还有自己的“远虑”,就是养老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明确提到了这个问题,要求各地要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乡村医生可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然而,现在,这一政策在不少地方还没有真正落地。

中国医师协会乡村医生分会会长蔡忠军说:“实施意见里边也讲到了,对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可以退出现有的乡镇医生的岗位,要求各地政府结合当地实际,适当增加退休乡村医生的生活待遇,我觉得这一个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可以看出,想要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为村医群体吸引更多年轻力量,各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落实。在这一长期的转折过程当中,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暂时扭转村医短缺的局面呢?对于这个问题,各地正在进行着有效的实践。

作为山东省淄博市下派的“第一村医”,谭国昌从去年开始到农村开展帮扶。去年,淄博市在全国首创了第一村医帮扶机制,也就是从淄博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中,选派优秀年轻医生到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较弱的村开展帮扶工作,每半年为一个帮扶周期。

谭国昌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从医11年,现在,他负责博山区焦庄村、山王庄村、东厢村等几个村的医疗服务。每天的工作就是寻访到户,了解村民的身体情况。谭国昌说,在走访过程中,他们经常发现一些村民存在潜在的病情,大部分村民缺乏健康意识。谭国昌说:“有的药过期了,有的药他吃一次,但本来应该吃两次的。还有的有人觉着我好了不吃了。我们下来就是说走到他身边,通过不断的和他聊天,然后知道这种情况。”

第一村医的工作除了做好村民的健康服务,还要加强与当地的村医沟通,把相对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带进村里,提高村医的医疗服务水平。谭国昌说:“我建了一个微信群,把村医们也拉进去,针对这些病,我每天晚上回去之后,给他们找一些简单易懂的资料,归纳一下,弄得简单易懂一些,然后教他们学习。有时候他们尤其这些乡村医生,因为我是半年他们是长久的,所以说首先把他们的水平提高了。”

目前,淄博市各地派出的第一村医来自各个医院的各个科室。他们在巡诊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不擅长的疑难杂症,就会召集大家一起去农户家进行会诊。必要的时候,派出医院也会安排更加专业的专家前来会诊。除了第一村医坐诊巡诊会诊,当地还开展了医疗夜市活动。

傍晚6点多,第一村医疗夜市现场刚刚开始,在这里,第一村医们集中在一起,发挥各自擅长的领域,集中给村民看病治疗。每次活动,现场都挤满了前来看病的村民。第一村医刘斌说:“现在这种医疗夜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流动医院,因为我们这些大夫涵盖了各个学科各个专业。”

为了鼓励第一村一扎根基层,淄博市规定,第一村医在任职期间原单位待遇不变,同时每月给予生活补助和报销来往路费,并在帮扶期间为第一村医提供5000元办公经费。同时,淄博市还决定建立健全第一村医工作档案,经考核表现优秀者,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方面给予优先推荐和聘用。

目前,第一村医已经在淄博市的多个乡村出现,而这一经验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这些年轻人在乡村停留的时间虽然只有半年,但却给当地的医疗卫生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淄博市卫健委副调研员刘绵峰说“我市已经派出了413名第一村医,派驻覆盖了1238个村,惠及贫困人口23000多人。445个村卫生室在第一村医的帮扶下实施了标准化建设。有357个村卫生室经过第一村一的帮扶,标准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记者编辑:韩晓、王妍,山东台记者于慧施

统稿编辑:李鑫

责任编辑:舒晶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Xa2qWwBvvf6VcSZlzcs.html




柱子上学记

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