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辉煌70年 | 中国生态成就世界奇迹

2019-10-01     乡村之声三农中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发展,农业产量产值取得巨大进步,农林牧副渔业全面繁荣、协调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巨大飞跃;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农业发展新动能基本形成;农业对外开放成就跃居世界前列;农村居民生活正向全面小康迈进。

70年来,中国农业用强劲实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的成就可以用“辉煌”二字形容。中国乡村之声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中国农业,辉煌70年》,全面回顾和记录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业农村的发展变化和巨大成就。

第二篇

中国生态成就世界奇迹

初秋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美得让人窒息。

塞罕坝的美

塞罕坝占地面积112万亩,种了4.8亿棵树,按照一米间距排开计算,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半。

国志峰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森防检疫站的站长,从事森林防火工作20年,他说,塞罕坝的每一棵参天大树,都是人工种植的,加上地处高寒,树种结构相对单一,森林生态系统比较脆弱。

国志锋:我们的工作就像人类的医生一样,如果森林没有我们就相当于人类没有医生,这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国志锋

每天凌晨2点起床,步行1个小时进入林区,调试设备、加药剂,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开始一天的人工喷烟防治工作,这是国志锋以及检疫站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国志锋:都是起早贪晚,抓早晨晚上的时间。就是我们防治的时候,人们还在睡觉,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那种工作,但是我们的林子是全绿的,这就是我们的功绩。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塞罕坝诞生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海,这里的山,这里的树,见证着当地生态环境的变迁。

塞罕坝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变化的一个缩影。70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推进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2018年全国就完成造林面积707万公顷,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北防护林

1978年启动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横跨西北、华北和东北西部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涵盖我国95%以上的风沙危害区和40%的水土流失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春峰:

王春峰:经过工程造林保存面积达29.2万平方公里,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02%。在我国北方万里风沙线上,建起了一道乔灌草、多树种、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在“三北”防护林工程之后,我国又实施了长江中上游等多个防护林体系工程,以加快中国森林资源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遏制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灾害。王春峰介绍说,下一步我国将继续推进防护林的建设。

王春峰:下一步将加快国土绿化,提升森林质量,着力推进林业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实施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全面加强原生植被、自然景观、古树名木等保护。发展特色经济林果、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

人工林成效显著

天然林保护到位

与此同时,我国天然林的保护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天然林资源29.66亿亩,占全国森林面积的64%、森林蓄积的83%以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树铭表示,保护好天然林对于整个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树铭:我们将采取更高级别的保护,在对全国所有天然林实行保护的基础上,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以及生态区位重要性等指标,确定天然林保护的重点区域,实行分区施策。

保护天然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他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从2014年开始,我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先后选择了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神农架、武夷山等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全国首批试点的国家公园之一,公园管理局局长赵利介绍,试点区跨吉林、黑龙江两省,目前,已经共同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的确权登记,所有者权利和职责的划转。

赵利:在试点区,通过监测及各项保护措施的落地和强度的加强,有蹄类——虎豹食物链的物种数量稳步增长,野生东北虎豹种群稳定,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唐小平告诉记者,2018年已经正式启动了制定国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和布局规划工作,这个标准就是今后国家公园设立的门槛:

唐小平:一个是生态保护第一,主要是选择一些相对完整、原真性强的自然生态系统严格保护。第二个就是国家代表性,应该在地域性、地质地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等方面具有国家的代表性、具有全球意义。第三个理念就是全民公益性。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伴随着人工林的栽种,天然林的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林业生态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林业经济也在蓬勃发展。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旁,当地人程晓刚开办了一家农家乐,他说随着林场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这里旅游,大量的游客给当地带来丰厚的收益,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变。

程晓刚:基本整个村都在靠旅游,但是路不一样,有的搞农家院、有的牵马、有的弄车。自己家把这个房子盖在这了,旅游客人也多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活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林场的职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副司长李志宏介绍,为了改善林区的生产生活,森工企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同时,相关部门加大改革支持力度,制定债务减免政策,扶持替代产业发展,安排棚户区改造16.9万户,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李志宏:确保2020年如期完成改革任务。重点是加快推进管理机构组建,这是改革的核心也是重点问题。

中国林业建设取得卓越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间,中国林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林业经济蓬勃发展。森林面积与单位蓄积量持续增长。根据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森林总面积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96%。70年全国森林总面积与单位蓄积量增长了100%,经济林产品、松香等主要林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记者编辑:李鑫

统稿编辑:韩晓

责任编辑:王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4uxy20BMH2_cNUgUw2Y.html




柱子上学记

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