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英武山村基础非常薄弱,大多数村民的生活非常艰苦,从村容村貌上看,从集体经济上看,英武山也不是最好的。李家庚从1988年10月到1993年近五年的时间担任过英武山的村支书,后来到石门寨镇上开饭店,再后来查出患了淋巴癌,治病养病又是一年多。回到英武山,不顾家人的反对和自己的病情,决定再次出任村支书。李家庚出任英武山村支书以后,带领两委班子成员,日夜为乡亲们操劳奔波,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由贫穷变富裕,使家乡彻底改变了面貌!
李家庚
李家庚一上任就多次从自己家拿钱,用自己的救命钱补上拖欠村民的工钱。多年来,全村人一直饮用污染的河水。李家庚一趟趟地跑,终于把村里的引水工程列入了国债项目。县里答应给10万元补贴资金,资金不够又找朋友帮忙,解决了英武山的引水问题。英武山人均耕地不足2亩,大多是“靠天收”的坡地。
李家庚决定以养猪业为突破口,但是偏僻的英武山村的村民还是犯嘀咕,养猪的事不能再耽搁了。李家庚决定自家先带头养猪,头一次会议没有通过,李国和老人担心赔钱。李家庚耐心说服老人,等到第二次家庭会议上,李国和老爸以及老妈、妻子都没反对。
李国和老爸对儿子说:“我看出你难哪。你是支书,你要是不带头养猪,村里谁敢养啊?说多少也是空话。你让咱家养猪不在乎自家能挣多少钱,而是想带个头。我估算了一下,照你说的规模养猪,一次就得投资七八万块钱,这些钱你老爸还拿得出来。夜长梦多,咱说干就干吧!”
第二天,李家庚和李国和老人一起为猪场选址。地址选好了,请施工队建了两排猪舍,支委李家红会电工,他给通上了电。尽管是想带个头,李家庚上马猪场也是极为慎重的。他到北京、天津、东北等地考察养猪业的前景和效益。有一次,镇委李家纯书记还陪同他到唐山玉田,考察了“双汇”火腿肠分厂。在那里,李家庚得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信息:猪肉行情还会再涨!回来以后,李家庚就开始选猪型了。
第三天,李家庚打听到唐山滦县有一个地方有好猪崽,就去那里买来了几十头。当一头头猪崽欢蹦乱跳地奔跑在猪场的时候,李家庚就选定了一个开张的日子。
猪场开张那天上午,在人们的注视下,李家庚用微微发抖的手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一挂响鞭,鞭炮噼里啪啦响彻英武山的上空!
配图,图文无关
起初就给李家庚当头一棒!一个早上,李国和老人照常来到猪场喂猪,可是一个令人惊颤的场面出现了:白花花的小猪崽死了一片。细一数,有二十九头之多。“妈呀!这是咋回事呢?”李国和老人顿觉喉咙被阻塞了,双腿一软,塌了身架。李家庚接到电话的时候,正下着秋雨,秋雨给山村增加了沉闷的气氛。他愣了半天没说话,立即开车去镇里接来了兽医。兽医诊断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李家庚买的猪崽里有病猪崽,病猪到了新的地方,水土不服,病情就会加剧,很容易死亡。
恐怖的传说风一样刮开去,刮到英武山每个庄稼院里,刮到每一个等待养猪的人心里,甚至刮到镇里去了!
李家庚为了激发乡亲们的养猪热情,想过多少法子呀,儿子拖着个病身子先后四次带领英武山的党员、群众二百多人次到潘官营、都寨、户远寨等地方参观学习。
配图,图文无关
李家庚说服父亲李国和,又重新进了一百多头猪崽子。李家庚从石门寨镇上聘请了一位兽医,专门给他管理猪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以后,李家庚养猪成功了!到了6月份,赶上了生猪价格上涨,李家庚家的肥猪全部出栏,二百头猪获利三万元。这在英武山和石门寨镇都产生了轰动效应。交猪的那一天,李国和老人这才揩掉含在皱纹里的泪水,开心地笑了。
李家庚养猪挣了三万块钱,消息像春风一样刮开了。没有谁动员,人们就纷纷找上门来,当月,就有二十多户人家建了猪场,他们的猪圈里已经奔跑着小猪崽了。李家庚养猪的成功带动了乡亲们的养猪热情。实际上,在李家庚建猪场的时候,村里有些党员已经行动了,他们纷纷建起了自家的养猪场。
村民养猪
2003年2月,李家庚建起全村第一个养猪场。4个月后,获利3万多元;李家庚引导乡亲们抓住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种植板栗。在他的带领下,党员、群众纷纷上山,当年种植板栗4万棵,种植丹参278亩。在李家庚当村支书前10年,英武山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共增长了60元。2003年一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从1400多元增加到了2656元。在他的带领下,英武山村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家家安装了沼气,创办了英武山泉水厂,使得村里的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1400元增加到了4000多元。
文/改编自《执政基石:村官李家庚的故事》(关仁山 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编辑/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