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色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客源范围、年龄范围不断扩大,出游频率和到访率不断升高。今年又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内各红色旅游景点也纷纷推出红色教育培训和红色研学旅游等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群体。
2019年暑期我国红色旅游目的地游客接待量仍将保持上涨态势,全国预计将有超过1亿人次前往红色旅游目的地。另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累计达51.7亿人次,红色文化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1.35万亿元;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直接就业130.6万人,间接就业510万人,足见红色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文旅融合新焦点。
在看到其红色旅游对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愈发明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当下红色旅游本身面临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形式单一枯燥、精品意识不强等问题。那么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旅游如何进一步转型升级呢?
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红色革命历史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增添了重要的一笔。发展红色旅游,关键是要深入挖掘红色精神财富,思考如何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在旅游中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
发展红色旅游,要注重讲好红色故事,在细微之处引起情感共鸣,才能在游客内心留下深刻烙印,从而也可以树立起自身的品牌。
传统的红色旅游大多数都没有树立起强烈的品牌意识。在没有品牌意识的情况下,红色旅游景区的品牌传播中容易出现一些影响整体品牌的传播事件,比如有些红色景区会举办一些与景区调性不吻合的活动,虽然短期内吸引了流量,但是长期来看,却损害了景区的形象,不利于树立有品位的景区品牌。
品牌升级的内容包括品牌再定位、品牌传播渠道重塑、品牌传播团队的培养等等。红色旅游品牌的特殊性在于,每个目的地都必须从全国红色旅游的战略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也要服从全国性的战略格局。
渠道联动和产品联动都是红色旅游品牌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近日,江西赣州、贵州遵义、陕西延安市文化旅游部门共同签订了《文化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有效整合三地长征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推出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将长征的重要节点按照时间维度进行串联,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休闲度假、研学旅行中零距离感受红色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创新表达形式,打造有体验感的红色旅游
部分红色旅游景区还停留在追求硬件设施的阶段,去参观的时候,各项硬件设施都很齐全,但是,产品却仍旧还是老一套的展览展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红色旅游的体验需求也在不断升级,过去那种单纯的依靠导游讲解、依靠展览红色遗存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就需要的就是产品创新升级。
红色旅游的产品创新升级可以从产业融合角度来进行,比如“红色+绿色”“红色+科技”“红色+古色”等方面。
红色旅游的产品创新也可以从体验挖掘角度来进行,比如加强产品的互动性、参与性等方面。体验的升级还可以借助新科技,比如通过APP导游工具来替代导游,进行更精准更生动的讲解。注重引入互联网、V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在技术的辅助下更直观生动地呈现历史事件和场景,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游客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获得内心的震撼,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红色旅游的产品创新还可以从主题创新角度来进行,比如每年根据不同的重大节日和重要人物纪念日来进行节庆设计,形成丰富的节庆体验。
红色旅游产品创新还需要考虑到区域联动效应,同一个主题的红色旅游资源往往会分布在不同的行政管辖范围,这时候就需要各个行政区域的管理者形成联动效应,共同进行产品开发和产品营销。
当然,红色旅游产品毕竟有着其特殊性,在进行产品升级时,既要考量商业价值,也要考量公益价值,所以,任何创新都不能单一考量商业维度,否则,丢失了公益属性的红色旅游产品,也是没有价值的。
各地的红色旅游线路纷纷增添“时尚”元素,智能导览、互动微游、趣味答题等新形式吸引了年轻人主动探索发掘红色文化和历史。
在上海,红色旅游线路融入“密室逃脱”、党史知识问答、城市定向等形式,多方位呈现上海红色基因。井冈山推出红色拓展活动,游客们住土营房、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红色教育、拓展训练和旅游休闲融为一体;湖南打造了全国首家红色情境体验式培训基地平江石牛寨红色拓展学院;山东揭牌了全国第一个红色运动基地。各地推出的实景演出《井冈山》《延安保卫战》《日出韶山》,“红色动漫”《雷锋的故事》《西柏坡》《红军长征的故事》,舞台剧《延安保育院》等,都深受游客喜爱。
推动业态融合 树立红色旅游全域发展观
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趋势下,红色旅游也开始从“观光式”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不少红色旅游景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域文化,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融合成为各地探索实践的重要思路。
同时,一些区域间红色景点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将这些红色景点串联起来的红色主题线路,可以为游客更完整、全面地呈现一段红色历史,通过延长红色旅游IP价值链,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可以让游客的红色之旅更加难忘。
要树立红色旅游的全域发展观,推动红色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原来“景点旅游”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和相对薄弱环节,以全域旅游“育公共服务”,从过去粗放型发展模式向标准化、规范化提升,让游客与居民共享,增加综合效益。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发展模式的转型中,通过打造“红色记忆”景观带,实现景区景点内外一体化,使游客进入旅游区域即可感受红色旅游文化氛围,从而提升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少红色旅游目的地当前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海南:探索的红色旅游“四色”融合发展模式
带动红色旅游的“红、绿、蓝、古”四色融合发展,实现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碧水蓝天、古迹历史等人文景观与自然资源的高度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农业、教育、医疗、体育融合发展,开发包括康养度假、研学旅行等红色旅游的特色衍生产品,开发红色旅游周边文化创意产品。
四川:发布红色旅游九大行动
今年四川发布了红色旅游九大行动,争取2019年四川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2亿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超过610亿元;推动红色景区创建A级旅游景区,创建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和省级旅游产业园区。
上海:深挖红色旅游资源
上海于2019年1月9日发布了地方标准《红色旅游基地服务质量要求》,并于5月1日正式实施。突出上海红色历史发展脉络和地位,定位明确;围绕上海红色文化,结合自身定位,编制发展规划;挖掘文物史料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不断推出相关研究成果;围绕基地主题,设计研学旅游、亲子旅游等专题游览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山东:推动“红色+旅游+研学”相融合
山东各地积极推动“红色+旅游+研学”相融合,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发展模式;以特色农业发展为基础,将红色旅游与研学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相结合,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
红色旅游是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旅融合新的发展阶段,红色旅游的发展也在面临新的机遇,讲好红色故事、增强文化内涵,创新发展形式、促进业态融合,将会成为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文章由睿途旅创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海睿途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注册商标:睿途旅创)是专注于旅游创意研发与实践的专业机构。公司总部设立于上海,在丹麦哥本哈根、新加坡、北京设有分支机构。公司由旅游产品创新研发中心、策划与规划设计中心、创意孵化中心三大板块组成,主营小镇/乡村/景区等各类策划、规划与创意设计、旅游创新产品研发与IP输出。
睿途理念: 小创意改变大旅游
睿途使命: 以优质创意内容革新中国旅游
睿途精神:I3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创新意识) Innovation thinking(创新思维)Innovation ability(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