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多不长个?过度喂养难消化!孩子亮出5个警示灯,你还没发现

2019-06-11   企业管理内刊

从孩子出生开始,家长的心就拴在宝宝身上,天热怕中暑,天冷怕冻着,尤其是吃东西问题,给孩子吃的都是最好的,还怕吃的少营养不够,尤其是老一辈带孩子,宝宝不吃饭也要追着喂,哄着多吃一点,只有白白胖胖的才是健康的宝宝。

但是,给孩子吃的太多,就会造成积食,毕竟宝宝的脾胃功能发育还不成熟,消化水平还达不到成人那样快速和稳定,很容易积食!

一旦积食了,食物就堵在了宝宝的肠胃,吸收不了,消化不掉,从而使宝宝的食欲下降,还会伴随着腹胀、腹泻、便秘,甚至发烧、咳嗽;

这些营养物质不能被脾胃运化,就没有办法转换成能量输送至全身,所以,脾胃不好的宝宝,就算吃的多,还是体质差、不长肉、不长个、更容易生病。

如何发现孩子积食时,亮出的5个警示灯呢?

1、脸部:嘴唇红、舌苔黄腻、有口气、腮红

积食之后,胃里消化不了的食物就只能堆积在肠道里,被菌群发酵,从而产生酸腐难闻的气味上升到口腔里,家长们就可以在宝宝张开嘴呼气的时候闻到,说明这是轻度的积食了。

还可以观察一下舌头,如果舌苔明显的发黄,厚腻,嘴唇红色很明显,两颊还有明显的“高原红”,这就是重度积食了。

2、手发热、脚出汗、指尖发青

如果怀疑宝宝有积食的表现,家长们可以观察一下宝宝的手心脚心,平时不怎么出汗的体质,变的容易出汗、发热,就是说明积食化热了,再仔细的看一下宝宝食指侧面,音乐有一条细细的线,如果是正常应该是红色的,如果变的青紫,说明孩子体内有积食了。

3、肚子:胀气、微疼

积食的宝宝容易在饭后频繁的打嗝、放屁,而且经常肚子疼,食欲变差,也特别挑食。家长可以摸一下宝宝的肚子,看是否是鼓鼓胀胀的,也可以用一只手掌捂在孩子腹部,用另一只手轻轻敲,听到明显的气体声音,这也表示宝宝积食了。

4、排便:不规律、腹泻、便秘、恶臭

健康的宝宝排便次数、时间都是有规律的,家长可以记录一下宝宝的排便时间,如果发现变的频繁、或者次数减少;便便干硬呈小石子状、排便困难;或者便便溏稀不成形、拉肚子,还有一个特别的特征——便便恶臭。这些症状就说明宝宝是积食了。

5、行为:睡眠不老实、情绪急躁、爱哭闹

如果孩子睡觉的时候不老实,在床上一直翻滚,不断的变换睡姿,喜欢趴着睡,容易蹬被子,有的会磨牙、说梦话;平时情绪急躁,爱哭闹,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也是积食发出的信号。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积食后会着急,走入一些误区:

1、盲目给孩子吃药:会让脾胃更加虚弱,孩子更容易积食,还会阻碍免疫系统的建立;

2、开塞露、泄泻法:孩子便秘、食物堆积在肠道不消化,有的家长就想办法让孩子拉肚子,这是清理积食非常错误的方法;

3、进补营养:积食后孩子食欲不好,很多家长怕孩子营养不够,特意做一些“大鱼大肉”给孩子补,反而加重肠胃负担,积食更严重。

给孩子调理脾胃,这2个才是正确方式:

一、从内增强脾胃功能

孩子脾胃功能弱,才会导致很多食物消化不了,家长可以从内调理,给孩子喝些肽菇末,提高肠胃蠕动速率和消化因子活性,促进食物分解和食物残渣的及时排出,增强脾脏的运化动力,通过健脾和胃,帮孩子消除积食、提高消化水平。

二、推拿清除积食:

清大肠:大肠经位于食指的外侧,虎口的位置,家长给孩子来回推,每次200下,可以调节胃肠功能,清肠通便、消食导滞。

摩腹:孩子吃多了,或者晚饭吃的晚了,就给孩子顺时针摩腹,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减轻消化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