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问,为什么和朋友买了一样的指数基金,结果他的收益超过了25%,而我买的还在亏钱?
这种情况在小白投资者中并不少见,大部分人开始投资都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听身边的人说买了某基金收益不错,然后自己也开始买入,结果当自己买入之后收益并不理想。
这个时候大家就会疑问,为什么我们买的是一样的产品,但是收益差距如此之大呢?
如果某基金过去一年的收益是25%,那么不少投资者就会认为现在买入,一年以后也可以获得25%的收益。
其实基金收益是不固定的,基金属于净值类产品,和固定收益率产品提前约定好一个收益到期之后连本带息归还是有非常大差距的。
首先,指数基金过去的收益不代表未来的收益。指数基金背后投资的大部分都是股票资产,一定程度上指数基金的收益和股市好坏挂钩。
在牛市里股价迅速上涨,指数基金也跟着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收益,但是在熊市里,股价萎靡不振,这时候的指数基金收益也会不理想。过去一年可能刚好是股市行情好的时候,所以过去一年的收益还不错,但是下一年还会不会持续这种行情呢?这就有很大不确定性了,所以,基金过去的收益不代表未来的收益。
其次,基金收益更不代表投资者的收益。因为股市时刻处于变化之中,买入时间点对收益的影响起着关键性作用。
比如某基金年初净值是1,到6月的时候净值涨到2,等到了年底净值又慢慢跌到1.7。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这只基金本年度的收益率是70%,但是并不是每个持有该基金的投资者都能获得年化70%的收益,有人可能高于这个收益,有人可能低于这个收益,甚至是亏损的。
从年初持有到6月份就卖出的投资者可以获得100%的收益,但是从6月份才开始买入的人持有到年底是会亏损15%的。现实中大部分人都是在基金净值上涨之后,也就是基金赚钱之后才开始买入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基金收益不错,但是持有基金的人收益并不理想,原因就是买入的时机不对。
怎样才能扭转基金赚钱而投资者不赚钱的局面呢?这需要投资者改变以往的投资思路,股性产品和债性产品在取得收益的方式上有本质性区别。
债权资产不管在什么时候买入,只要不违约,最后就能拿到约定好的收益,而股权资产买贵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是亏损的。
投资指数基金需要在便宜的时候买入,这个便宜的时候有可能就是基金还在亏损的时候,不过没有关系,价格和价值短期会有一定差距,不过长期来看,我们在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买入,价格总会回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