糗了吧?你知道什么是糗吗?

2019-10-15     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没有谁不会多多少少碰见些糗事吧?

你终于约上了心仪已久的女孩儿吃饭,一顿饭吃得很愉快,临了掏钱埋单时,你发现自己忘记带钱了。(饭店的刷卡机坏了,某信某宝都不能用。)

出去游山玩水,突然内急,好容易找到个洗手间,你急着往里冲。突然,你听见个声音“喂,你走错厕所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裤子的拉链开了,你完全不觉的在外面走街串巷了许久;

真是“糗大了”!

但是,亲,你知道糗是什么吗?

在“糗”这个字可以概括网络上许多说不清的负面情绪之前,它与我们古人的关联可是非常非常的紧密。其紧密程度,绝对不亚于今天手机与你的关系。



糗,在古代是一种食物

《周礼·笾人》说“糗饵粉飺”。这里说了两种食物,这两种食物都用稻米或者黍米制成,蒸制成块的是饵,成饼的叫飺。周礼中都有记载,可见,糗至少在几千年前的周朝就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了。


饵块



《国语·楚语》中有“糗一筐”的记载。这说明,糗是一种固体食物,古人们用小筐装着,作为出门带着的干粮。


脑补一组古人出行的画面,大小包袱一堆,换洗衣物鞋袜得带上,水壶雨具得带上,铜钱银两也得带上,还必须得挎一小筐,里面装上一些干粮。这行头比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回娘家的小媳妇还热闹。许多古人很可能终其一生,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临村。因为出门的麻烦跟咱们现在搬一次家差不多。

打定主意出门,多麻烦的干粮也是必须要带的,战国以前,交通基本靠两条腿,住宿更是靠不住,更不要提热饭热菜这种奢侈的事情了。万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钱也买不上吃的。不想饿死,就得提前做好准备。


明仇英绘《清明上河图》局部



到底糗长什么样?作为一种干粮,必须具备几个特点:

首先,它得耐储存,怎么也得十天半月不馊不坏;

然后,它得方便携带,比如体积比较小的固体,你总不能出门背着一罐子鸡汤吧;

它还得比较能够饱肚子。当然,材料要常见。

糗的形象呼之欲出了,它是一种经过简单炒制,捣碎,加一点水揉搓成形,然后再晾干的米。有些像今天的锅巴。



至少到战国后期,普通百姓出远门,糗是干粮标配,装在一个小圆筐里,这种圆筐也叫“箪”,所谓的“一箪食,一瓢饮”是出门在外的生动描述,饿了就吃小筐里的干粮,渴了就用水瓢舀水喝。

糗是干粮标配,要想要升级版,会淋上一点小水壶中准备的卤水,这样的糗吃起来就不会那么寡淡。再富裕一些的,有一些熟肉干,那算是豪华版干粮了。

唐朝墓葬壁画中的古人外出的场景


关于糗,有个很讽刺的故事:

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司徒叫辕颇,辕颇在贪污方面颇有想法,他对封邑内的土地征税,来作为陈哀公之女出嫁之资,剩余的用来为己铸造钟鼎。

东窗事发后遭到国人驱逐,逃亡郑国。仓促之间来不及准备干粮,又渴又饿时,他的部下辕咺奉上稻醴、粱糗、脓脯。这贪官的待遇不错,有米酒喝,有小米锅巴吃,还有腌肉。

辕颇很高兴,吃饱喝足,也有精神扯闲篇,好奇心也上来了,他问,“我们走得那么匆忙,你怎么有时间准备这么丰富的干粮呢?”辕咺回答得更绝:“钟鼎铸成时,我就准备食物了。”


生活中,你做过什么糗事呢?分享一下,大家一块儿乐呵乐呵。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Ja50W0BMH2_cNUggQ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