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可谓是人生的三大乐(恶)趣味之一~(其他两项是挖鼻孔和抠肚脐)
看着一大块脏东西被成功掏出,那满满的成就感,真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很多人呢,不仅喜欢自己掏,而且还喜欢给别人掏,甚至连自己的宝宝都“不放过”,没办法,就是这么爱干(shǒu)净(yǎng)。
但实际上,耳朵根本就不用掏!特别是不建议家长随便给宝宝掏耳朵。
这耳朵又不吃饭,哪里来的“粑粑”?
这是因为,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会分泌出一种黄色的分泌物,再混合脱落的死皮以及进入外耳道的脏东西,就形成了咱们所说的耳屎,医学上的叫法更文雅——耵聍。
根据耵聍的形态,可以分为两种: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的耵聍大多是干性的,极少部分人是油性的(欧美人相反)。
很多人觉得耵聍就是个排泄物,跟便便一样,排得越干净越好。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耵聍的存在,对耳朵是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的。
想不到吧,虽然是“屎”,但耵聍的作用还真不小。
那么,问题来了:耵聍好处是多,但有时候耳朵痒,也看到宝宝耳朵耵聍多了,要不要掏?
小薇发自内心的劝告各位家长:
宝宝的耳朵,真的别自己手痒去掏。自己的耳朵也别随意掏。
Ps:只有极少数“天赋异禀”的宝宝,耳朵自洁功能不佳,耵聍不能正常排出,才容易引起耵聍栓塞。
尤其是在掏耳朵过程中,当宝宝因耳朵受到刺激下意识的躲避时,误伤的概率就更高了。
Ps:棉签掏耳朵,还会把耵聍怼进外耳道深处,或者棉絮脱落造成外耳道异物。
所以,宝宝的耳朵真的别去掏,就让耵聍自然的“自生自灭”吧~不过,每天用干净的毛巾擦擦外耳和外耳道口,这还是要的~
不过,以下情况宝宝的耳朵必须掏!
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耳朵别去掏,但若是:
这耳朵就不得不掏了。但,可不是让你自己动手。遇到这种情况,请尽快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找专业医生帮忙。
耳鼻喉科医生不仅临床经验丰富,而且有诸多专业的工具,比如耳内镜、钩针、小钳子、吸引器等等,可以在尽量不伤害宝宝的前提下,搞定耵聍~
Ps:但若是宝宝不配合,且耵聍又必须取出的情况下,只能在全麻的手术下,做耵聍取出手术。
总之,宝宝的耳朵,家长们别“技痒”就随便掏~真有需要的话,这种[深入探讨]的工作,还是交给耳鼻喉科医生吧~
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
记得点赞+关注
分享给身边有宝宝的朋友哦~
版权声明:本文为健康之路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