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的邬先生为何投奔势力小的四阿哥,而不是势力大的八阿哥?
在《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之所以能打败势力庞大的八阿哥胤祀(也称胤禩)登上皇帝宝座,康熙帝的欣赏是必不可少的。但康熙帝之所以欣赏胤禛,没有胤禛身边的谋士邬思道出谋划策是不可想象的。假如没有这个万事不能的当代诸葛亮邬先生,胤禛早就被老八干掉了。
总有人说邬思道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也有人说邬思道实有其人,但他是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幕僚,没见过雍正。除了这两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雍正其实是见过邬思道的。
在说邬思道之前,先说说大名鼎鼎的李卫。李卫在《雍正王朝》中是胤禛的奴才,当过江苏巡抚。历史上的李卫并不是叫花子出身,也没当过江苏巡抚,他当的是浙江总督。按清制,本省人不能出任本省巡抚或总督,李卫是江苏铜山人(今江苏徐州附近)人,不能在江苏当官。浙江与江苏不是同一个总督辖区,李卫自然可以来浙江当官。
清朝浙江省的管辖范围和现在的浙江省管辖范围基本一致,地级行政区也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严州府,少了舟山市,严州府大部划入浙江省省会杭州市。清朝在乾隆三年(1738年)之前多次设浙江总督,有时也管辖福建省。李卫是在雍正三年(1725年)来到浙江上任的,雍正帝在李卫上任时告诉他:“你到杭州后必须让一个姓邬的先生做你的师爷,换了别人朕不认!”
雍正帝是怎么认识邬先生的?原来在雍正帝当皇子的时候,他就微服来到浙江,后来就认识了这位书呆子邬先生。雍正帝前后三次都住在邬先生家里,只不过向邬先生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如果这则野史记载不虚的话,邬先生实有其人,也与雍正帝打过交道。但在小说《雍正皇帝》中,邬思道成了无锡人,腿还被剪径的土匪打断了。电视剧里的邬思道几乎无所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以下皆以电视剧剧情为准)有人觉得奇怪,邬思道既然这么厉害,他为什么不去投奔势力更大的八贤王胤祀,而去投靠当时并不为人所看好的冷面王胤禛呢?这个很好理解,八阿哥在朝中势力大,各个要害部门都有他的人,他的势力堪称是半个朝廷。在这种情况下,八阿哥需要一个顶级军师的动力远不如四阿哥。
四阿哥有些像刘备,要啥没啥,白纸一张。所以雍正急需一名顶级军师,就像一无所有的刘备急需诸葛亮一样。邬思道进了四阿哥府上,享受的是顶级军师的待遇,在四爷府相当于半个主子,也就是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如果邬思道去了八阿哥那里,八阿哥手下人才济济,似乎并不需要邬思道。
即使老八愿意收留邬思道,他也只是把邬思道当成一个普通的幕僚,这岂是有帝王登龙之术的邬思道愿意的?而且,八阿哥代表的是大官们的利益,四阿哥则更倾向于为百姓谋福利,这一点符合邬思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
不过刚进四阿哥府时,四阿哥对邬思道还不是特别信任,心里明显防着他。比如四阿哥本想接刑部审理假犯人替人杀头的大案,邬思道却让他装病辞掉,结果导致太子被废。四阿哥就对十三阿哥说:“我怎么(就对邬思道)言听计从了呢。”但邬思道很快就通过让小弘历在射猎时大放异彩而得到四阿哥的完全信任。邬思道也全力帮助四阿哥夺嫡,但有一件事让邬思道看清了四阿哥的凶悍面目。年羹尧屠杀江夏镇,拿到了太子写给任伯安的密信,邬思道利用背叛四阿哥的府上奴才高福把信转给八阿哥,导致太子二次被疲。邬思道是想救高福一命的,但高福却被四阿哥强行灌毒酒送上西天。当时邬思道就意识到:高福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所以他才说“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邬思道已经明显意识到一件事:自己帮助四阿哥登基之日,就是自己的灭顶之日。因为邬思道帮助四阿哥做了太多见不得光的事,四阿哥登基后,八阿哥的势力非常强大,四阿哥未必能坐稳那个位子。一旦邬思道为八阿哥所用,对四阿哥来说同样是灭顶之灾,所以杀邬思道是四阿哥登基后最急需做的事情。好在邬思道提前有准备,哭着哀求雍正帝放他一马,自己愿意被雍正帝监视,再加上二人之间确实有一定的感情基础,雍正帝这才没有杀邬思道。
你可能会问:雍正帝这么薄待邬思道,他为什么还帮助为雍正帝做事的田文镜、李卫、年羹尧?这个也很好理解。邬思道这辈子都要和雍正帝在同一条船上风雨共济了,即使二人终身没有再见面。八阿哥本来拥有夺嫡的巨大优势,结果被邬思道给搅黄了,他能不恨邬思道?一旦老八推翻了老四的帝位,邬思道落在老八手上,还有活路吗?所以为了自己的性命,邬思道都必须放下与雍正帝所有的恩怨,帮助雍正帝做事。雍正帝的帝位越稳,别人利用邬思道反雍正帝的可能性就越小,邬思道就越安全。
如果把邬思道与古代一个谋士相比,这个人更应该是范蠡。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但越王复仇成功之日,便是范蠡身退之日。
范蠡见证了勾践是如何从屈辱中走向成功的,其中有太多见不得光的事,邬思道也是如此。范蠡和邬思道不退,只有死这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