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重走陵县路小学的上学路

2019-10-06   青岛城市记忆

1965年的夏天,步入学龄时代的我,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市北区陵县路小学报了名,交了一元二角钱的学杂费,成为了一名小学生,编在了一年级四班,上学第一天背着新的书包和同楼的小伙伴们高高兴兴的来到学校,从曰、月、水、火,山、石、田、土,开始了十二年的学生生涯。

记得当时的班主任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女老师-纪老师。说起书包,又想起一首当时小伙伴都会唱的歌谣:一、一、一二一、爸爸领我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在我幼时的心里,"街里"就是市场三路人民商场和中山路环球文化体育用品商店。如今环球不在了,人民商场大楼也已在90年代拆除建了现在的振业大厦。细想起来还是怀念:人民商场-市场大楼!

如今的陵县路小学正门,从门口已看不到当初宽敞的校园了,当年同学小伙伴们的身影犹在眼前。

从学校南侧靠近当年陵县路派出所一侧看校园,也是今非惜比,现在的幼儿园占了一大半。

当年的陵县路派出所旧址,小时候捡到钱物都会交到派出所,领取一张捡拾物品清单,如交给老师便能获得表扬!

学校距我家聊城路116号楼距离很近,估计也就是1、5公里。但就是在这短短的上学路区间里,布满了小时候生活的点点滴滴,至今记忆犹新。这是90年代即将拆除的聊城路116号旧址,我生长的地方,如今已是记忆。

这是我家居住的市场一路1号大门,也就是聊城路116号的后门。大门的院子里面还有一家区办的工厂-塑料六厂。

上学路上经过饭店-吴淞路饭店,小时候非常渴望能进去吃碗肉丝面!

陵县路2号,当时掌管全青岛市居民粮食供应的-青岛市粮食局,按户口人口供应的《粮证》、《粮票》都是由此发出的。但那时副食品缺乏,多数人家的粮食是不够吃的,特别是孩子多的人家往往需要到粮店购买议价粮,给本不富裕家庭加重了负担!不过,那时的好处是:没有现在这么多富贵病,哈哈!

依希可辩的临清路粮店,聊城路北端居民多在此买粮。小时候和小伙伴为粘"洁留"(知了)还到粮店去"拿"落地面粉洗面筋,呵呵!

关乎取暖做饭的陵县路煤店,记得那时买100斤煤的价格是肥城煤1.18元、博山煤是1.12元,可从煤店租借大车运回家,租借是免费的,只要将《煤证》抵押即可,那时的服务还真挺好!

粮店、煤店都说了,没有菜店怎么行。

当年的国营陵县路菜店如今还是菜店,60多年了,难能可贵,只是现在是个体经营了。当年的菜店蔬菜供应十分丰富,售货员经常用大车拉着时令蔬菜到街区售卖,开沙的西红柿、鲜嫩的大䓤、饱满的大白菜,如今仍历历在目。而且这些都是纯绿色的,据说是来自崂山县西流庄蔬菜基地!

接近学校的一处特色建筑,当年的市北区法院,如今已改为交警中队。上学路上短短的距离,值得回忆和记忆犹新场景一幕一幕,籍以此文激发童年伙伴们的美好记忆!(中学部分待续)

当年聊城路116号旧址上新建的大楼,多了一份繁华,缺少了当年的那份怡然!

距学校100米远的原市北区机关大楼。

大窑沟的经典建筑,当年掌管青岛电力供应的供电局。也是我在市场一路分校上学时与小伙伴们疯玩的中山路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