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口 从5640万锐减到140万,剩下五千多万人去哪了?

2021-04-06     沐一场月光雨

原标题:三国人口 从5640万锐减到140万,剩下五千多万人去哪了?

从汉末的184年黄巾起义算起,到三国归晋的280年,华夏大地上出现了近百年的混乱局面,山河破碎,人口锐减,一直到曹操统一北方之后,才略微出现好转。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后,整个局面才开始进入复苏阶段。

著名文学家曹操,曾在他的早年作品《蒿里行》中描述过当时乱世的惨象,诗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不要认为这是曹操纯粹夸张的写法,即使没有真的达到“百遗一”,但至少也是十倍以上的锐减,因为只有超过十的时候才会称之为百。而这时,三国时代才刚刚开始。

很快,文学家曹操化身为军事、政治家曹操,加入到了群雄逐鹿的竞技场中,他立志要结束这混乱不堪的世界。(当然,曹操曾做过屠城、杀降卒等事情,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没有曹操快速的平定北方,五胡乱华只会来的更快。)

据统计,在东汉末年,中国人口总数约为4648万,到三国时期的赤壁大战(208年)之后,全国人口仅为140万。到221年时,刘备与东吴爆发夷陵之战,曹丕大举伐吴,举国元气大伤,全国人口只有90万,可以说已经真正达到了“百遗一”,平均寿命也被拉低到25岁。

如果有人质疑这组数据,可以从221年到265年,44年间,人口由90万增长到767万来计算。当然了,三国时期人均寿命被拉到25岁是因为许多人在几岁就被饿死,十几岁都去当兵打死,从而拉低了平均水平。但是休养生息的时候,还是可以达到50岁左右的。

古人13岁结婚的很普片,40多岁生孩子的也不在少数,因此,90万人中就有30万对夫妻可生育(女多男少的情况,在这里忽略不计)。按照四年生一个孩子的速度,20年可以生5个孩子,30万家庭就可以生150万人。这时候人口最少就有270万人,而头胎、二胎已经到了婚姻年龄,这270万中又约有90万对小家庭,20年就可以生450万个孩子,加上270万就有720万。

此时才过去了40年,这720万人(约240万小家庭)再过4年,每年生一个,又可以生240多万个孩子,加起来就有900多万人口了。当然,笔者这里只是粗略地计算,没有减去死亡人口和夭折率,但是四年一个孩子的速度,还是可以接受的。由此看来,44年增长8倍是比较合理的,这组数据也没有问题。

千里无鸡鸣

但是,从东汉末年,到赤壁之战,中间减少了5500万人,如此庞大的数字,这些人究竟去哪了呢?

人口锐减,一般分为人口死亡和人口失踪。死亡很好理解,或士兵死于战争,或平民死于饥荒,或死于屠杀等等。而造成失踪的因素则主要是逃难(迁徙)。

在汉代,人口的统计主要是由当时的“地主”往上报,打仗的时候,很多小“地主”都会选择逃难,这样一来,很多数据就无法统计了。而很多百姓也会偷偷举家搬迁,陕西关中地区的人多往秦岭、西凉方向逃难,而中原、江淮地区的多往长江以南、四川地区避难。为了限制这种情况,当时规定的是私自逃走的抓住斩首,可是依然拦不住迁徙大潮,易子而食的苦难生活,又有谁能忍受呢。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始终还是人民。从古至今,每一次朝代更替,或者大规模混战局面,都会导致人口锐减和大迁徙,珍爱和平,才是对历史永恒的悼念。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xCvpXgBMMueE88v_4u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