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也需要技巧,家长使用“偷懒法”育儿,对孩子的成长会更好

2020-03-10   莓果妈妈

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就能够事半功倍。育儿也是如此,有些会“偷懒”的家长不仅自己轻松愉快,还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国外一个三岁的小男孩,想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独自做了一顿爱心大餐,有果汁和沙拉。小男孩还擦了地板,晃晃悠悠地搬来玩具小桌子,放好蜡烛,摆好餐具,邀请自己最爱的妈妈共进晚餐。不少父母都在评论区里感叹,这位妈妈太幸福了!

其实这位聪明的外国妈妈采用了“偷懒法”育儿,孩子小小年纪,不仅动手能力强,更重要的是有一颗感恩的心。再反观部分家长,凡事都为孩子包办,结果是出力不讨好,孩子存在独立能力不足,责任感欠缺等诸多毛病。

一、为孩子事事包办会有哪些弊端

1生活自理能力差

曾有段时间,孩子每天早起洗漱都是在我的监督和催促下才能完成,有一天我们都起晚了,我争分夺秒在厨房准备早餐,没有管孩子,结果等我做好早餐,看到他才穿好衣服。于是又在我的帮助下手忙脚乱搞定一切,最终还是迟到了。

这事过后,我开始反省,原来孩子已经对我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没有我的叮嘱和督促,孩子连洗漱这样简单的事情都无法独立完成。

2缺乏责任感

父母如果从小对孩子的事情都全部包办,孩子无法正确树立家庭责任意识。在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家务事就原本应该所有的家庭成员共同来完成,但是家长全部包办后,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付出,认为所有事情都理所当然,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家长的包办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思考和探析的主动性。由于家长的干预和介入,孩子原本会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好奇心被打断,并产生思维惰性,久而久之,孩子会习惯直接享受现有的成果,而不愿意动手动脑去亲自完成一件事情。

家长事事包办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诸多弊端,家长还劳神费力。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让孩子取得进步呢?最好的方法之一是父母需要“适当偷懒”,只有父母合乎适宜地放手,多留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机会,孩子才能够更好地成长起来。

二、育儿中,家长后退孩子才有可能前进

1孩子为自己负责

父母一定要抛开事事都为孩子操办的想法,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过一种教育理念,让孩子体验其过失或错误行为产生的后果,通过教训来认识自己的错误。这种教育方法被称为“自然后果法”。

比如:让孩子独立收拾书包,如果有作业或书本忘记携带,孩子自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孩子如果吃早饭的速度很慢或边吃边玩,那么肯定会迟到,从而接受相应的惩罚后果。

2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事实上,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父母没必要事事为孩子做决定,应该在安全的范畴内,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利,只要父母愿意放手,会意外地发现孩子其实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做好很多事情。

3在一定的范围内“放任”孩子

父母的“偷懒”和“放手”都有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要确保安全并依据孩子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孩子刚上小学,父母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直接“放任”孩子自己回家,这样的“放任”行为完全不符合孩子的年龄发育特点,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且突增了危险因素。

家长有正确的“偷懒”姿势很重要,不仅能让孩子获得更快的进步和更开阔的视野,也为孩子未来的成才道路做好了铺垫。

家长正确的“偷懒”,孩子才能更优秀

1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许多家长都有孩子做事情爱拖拉的苦恼,尤其是每天早上起床后的拉锯战,父母一刻不停地催促孩子起床、穿衣、洗漱和吃饭,孩子却一点也不着急。家长需要认真的思考一下,为何明明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他们却一点紧迫感也没有呢?

其实就是由于家长时刻关注着时间,让孩子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日子一长,孩子完全把时间管理的任务推到家长身上,偶尔自己迟到,反而还会责怪家长。因此,家长要事先跟孩子说好,让孩子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事情,早上的时间孩子自己来安排,并且制定一张详细的时间表,一旦迟到,也是孩子来承担相应的后果。

2让孩子学会自律

很多家长不信任孩子的能力,操心他们做事情做不好,因而经常喜欢提醒和干扰孩子,然而如此行为对于孩子的习惯养成是不利的,而且对于他们自律性和自控能力的形成有负面影响。

有时失误和犯错带来的后果才是孩子进步和反思的动力,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知道什么事情必须尽早做,而不是见缝插针地偷懒,从而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3让孩子学做家务

父母不是“管家”不需要事无巨细地完全包办,现在已经步入社会的独立子女一代,已经吃到了生活的苦头。“巨婴”和“妈宝男”都是其代表,因此父母要重视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例如根据孩子的年龄,引导他们学习相应的家务,在引导的过程中要首先让孩子理解,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其次要把任务具体化,如“先把书籍收拾到一起,再分类放在书架上;把玩具清洗后擦干,再放置到玩具箱中。”

家长一定要意识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太勤快并不一定就是好事,相反,如果家长能适当的“偷懒”,给孩子更多的参与机会与发挥的空间,他们会给父母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今日互动话题:你在育儿这件事上会“偷懒”吗?你有什么正确的“偷懒高招”?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