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红白喜事都怎么过的?云南腾冲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说给你听

2019-10-25   夏梦奇遇记

记得那天天气很好,穿过白色墙面墨色屋顶绵延曲折的巷子,沿着清幽浓郁的密林,经过潺潺的细流,由衷的羡慕起那些生长居住在和顺的人们。史载和顺是始建于明朝的汉族古镇,现有的传统民居多达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李祖培家就是其中的活化石之一。

我小心翼翼的推开被时光剥落看起来斑驳不已的木门,因年久失修有些老旧木门发出吱吱呀呀声响,仿佛悠远的记忆回响在眼前。“这是祖上留下来的宅子,上百年的时间了,我当初就出生在这里,我儿子也是,小孙孙们也是。”李祖培环顾着这座百年老宅慈善的笑道。

“今天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了,你先喝了这杯甜糖水,我们再聊。我们和顺人过年的时候讲究要先吃糖水,我们这糖水有核桃,有柿饼,有糯米制成的泡米,还有红糖,每年尤其是初一一定要喝一杯,这样在新的一年里一年到头就会甜甜蜜蜜。今天下午是除夕,我们也要献给列祖列宗,祈求他们保佑我们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和和美美。”李祖培呷了一口甜糖水,一边示意我也吃一口,以便来年有个好兆头。

“你要采访的洞经音乐原本是道家诵经的乐章,洞经讲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它的名字在南朝刘宋时期道士陆修辞的《三洞经书目录》开始有的。洞经指的是三洞真经,三洞其实就是三乘,洞真为上乘,洞玄为中乘,洞神为下乘。洞经的洞也可以解释为“通”,“深”,“幽”。”

“自从清朝以来,儒、释、道三家合流。道教开始衰落,儒家反而慢慢的兴盛起来,洞经音乐也就逐渐被儒生把持,后来也成为儒家的乐礼。我们这一支洞经从开始到现在有100多年的历史,传承到我们这里大约有13代了,云南很多地方都有洞经,每个地方也都有自己的特色。。一般来说,洞经包含了吹、拉、弹、唱、念、法、拜、祭等。”

“我们都是业余爱好者,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一般是节假日的时候我们会在文昌阁演习,平时如果哪里有贺寿、婚嫁、喜丧等活动的时候,我们也会受邀去那里演奏。刚好今天下午我们在黄果树那里有一场经事,党家的老人往生了,我们要在那里进行一场阴事。”

“我们做的经事分阴阳,阳主寿,阴主往生。庙会、节假日等称为阳事,阴事就是为死者祈祷升天的。洞经本身是以唱念为主的,但我们平时的演习以音乐为主,因为我们唱念没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也不懂。唱的经有固定的谱子,一开始是工尺谱,后来翻译成了简谱。”

“我是1946年出生的,2016年就整整已经70岁了,地地道道的和顺人。现在的年轻人不像我们那个时候,他们讲究的是经济实惠,他们都不大愿意学习洞经,因为洞经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年轻人都更愿意去外面闯荡,他们打工赚的钱更多,我们作为老人也能理解他们的生活压力,但还是希望能有人传承洞经。”

“可惜肯定是可惜,如果传承了上百年的洞经断在我们手里,那可真的是罪过罪过。”

“经长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我们现在也在寻找合适的传承人,目前已经找到了,现在的经长是我们和顺人,三十多岁,他懂道教,唱经也很好,是我们上代经长传给他的。希望我们这代以后的的年轻人能更好地传承洞经。”

傍晚时分,去了李祖培讲的做阴事的人家,本打算拍一些纪实图片,再听一听他们现场做法事的曲子。但到了现场以后,发觉好像这样做对往生的人家不大尊重,便只是立在屋外听那些或浩浩荡荡,或哀婉凄迷的曲子在朦胧夜色中回响······

2015年最后的夜晚,生与死,存在和虚无,今生和来世,沉寂和喧闹······都在咿咿呀呀的唱经声和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缥缈而又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