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是由邓超主演的电影,电影讲述了邓超饰演的马皓文,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因为他设计的大桥塌了,坐了七年牢。出狱以后,才发现儿子马飞,接到学校的通知,因为他是倒数第一,上课不听讲、经常迟到,教导主任通知家长:校方做出让马飞退学的决定!
马皓文和教导主任打赌,如果马飞期末考试没有达到年级第十名,就接受学校退学的决定!
马飞在参加亚运会的节目排练时,老师要求同学们,最后一个动作是单膝点地,可是他只会双膝着地。老师批评他:你缺根弦啊!爸爸却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儿子:你是我的天才儿子!只要你一直想,你就可以干这个地球所有的事情!
鼓励的意思是,激发、勉励,振作精神。出自于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心理学研究证明,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一个人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鼓励他积极上进的原动力。当一个孩子愿意学习时,一定会主动去找方法,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当马飞考试是全班倒数第一时,经过爸爸的鼓励以后,马飞觉得那些枯燥的习题,好象都充满了活力!能够在教室里认真听老师讲课了!能够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家长,能够帮助孩子找到喜欢学习的动力,孩子就会愿意主动成长!
孩子的成长,可能就在某一个瞬间。当爸爸和马飞坐在客车上休息时,马飞看到爸爸很疲倦的样子,就下了车,打算用热水泡一杯方便面给爸爸,结果,回来时上错了车。在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中,父亲提着重重的包在奔跑,一次又一次跌倒在湿滑的地上,身边是正在抗洪的解放军,爸爸没有放弃对儿子的寻找。
抢过大喇叭,大声呼喊着:儿子,我是爸爸。如果你听得到,你看看身边有什么东西,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出来的。马飞听到了爸爸的声音以后,开始自己想办法,用门板、床单、绳子,很快做出来一个木阀,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没有学过这些,是爸爸培养了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几分钟以后,洪峰马上就要来了,马飞划着自己做的木阀,从洪水中出来了。
也正是拥有这样独立思维能力,这份勇敢,当他在太空中遇到了大难题时,他没有退缩,想起了爸爸的话,成功解决了危机,恢复了与指挥中心的联系,他们终于可以安全返回了!
如果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有一个这样愿意培养孩子独立思维能力的爸爸,那么根本就不会出现,孩子的离家出走,孩子的过激行为。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爸爸啊!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爸爸和儿子坐在草地上,你闻闻草的味道,你再看看远处的小草,是不是从远处来看,满眼的绿色,再看看近处的小草,就看起来不太明显了。儿子说:原来这首诗是这个意思啊!
孩子能够从生活中学习的知识,是书本里没有的,是别人给不了的,只有父母,用耐心和爱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才有能力教给孩子更多的精神财富!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倡,从生活中学习,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从听课中,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他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爸爸问:你长大了想要干什么?儿子:清华北大啊!
爸爸说:人生就象射箭,梦想就象箭靶子,如果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
为了实现儿子看航天展的愿望,父亲给儿子请了半个月假,一起去看飞机。拥有梦想的孩子,找到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当马飞成为了一名航天员登上太空时,带上了爸爸亲手做的地球仪!
最后,马飞不仅从倒数第一,成为了全年级的第十名,还在高中毕业之际,考上了飞行员,接着又成为了航天员。如果没有爸爸的鼓励,爸爸的教育,马飞就只能在妈妈的指责、数落中,灰心丧气的生活,没有人生的目标,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着,也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学说。认为人具有多方面的兴趣,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他认为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动精神,因为津津有味的学习东西,能够很快的学会巩固和掌握。
著名科学家费曼在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和爸爸一起去郊游。爸爸会和他一起观察鸟的行为习惯,引导费曼去思考,为什么鸟一边走一边啄自己的羽毛,为什么树叶上会有一个C型坏死的地方,引领孩子积极思考。让费曼明白做科学家,不是职业而是兴趣,正是出于对科学的热爱,才会不断的在科学领域中,取得一些成绩。
当马飞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以后,对学习的信心十足,不再说:爸爸我不行!而是说:爸爸我可以自己考!有了人生目标,找到了最喜欢的事情以后,愿意学习知识,主动去找解决的方法。
马飞没有象其他学习不好的孩子那样,参加数学语文的补习班,他参加的是爸爸精心安排的银河补习班,这里是马飞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马飞能够成为宇航员的根源!
河畔边,孩子们拿着飞机模型在奔跑!
未来,会有更多的孩子带着梦想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