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最缺的偶像是“扫地僧”。
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就有一位当地的“扫地僧”,他叫王晓琮。
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贴吧”里,
很多学生都在问:
“请问王晓琮老师还在学校上课吗?”
“请问一下谁有王晓琮老师的课表?”
他们为何会问这些问题?
“我想去听听他上的课。”
“我想去蹭王晓琮老师的课。”
王晓琮的专业课怎么样?
老学生对新学生说:
“神一样的人物。”
“绝对牛逼的人物。”
“这个真的是大神。”
“佩服得五体投地。”
学生在贴吧里这样谈着王晓琮:
“他上课从不带教材,教学内容早已烂熟于心。”
“每一次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王老师都能精准口算。”
“无论多复杂的多少重的积分,他一律口算。”
“他能一眼看出谁的作业是抄谁的。”
王晓琮还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位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评委,
他多次带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此竞赛是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的,
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大范围、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
而王晓琮指导的学生,
几乎每次都能拿到“国际一等奖”。
王晓琮为何这么牛?
因为他一直都很牛。
他14岁就考上了北京大学少年班,
18岁从北大毕业后,
又考了浙江大学研究生。
因为他是黑龙江双鸭山人,
所以硕士毕业后,
他选择了哈理工。
他不仅仅是数学牛,
其他很多学科也很牛。
“他英语水平很高,
听说有一年,
他用全英语给学长们上了一堂课。
他曾经代表中国到美国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并且是唯一一位不用翻译的人。”
“他曾经想去美国交流学习,
但签证没有过,
于是他就去了法国,
他不懂法语,
于是花半年时间把法语词典背了下来。”
王晓琮有时脾气很怪。
有学生在贴吧感叹:
“59分挂科,这是为毛?”
他觉得老师实在是太狠了,
为何就差一分也不给过。
于是有学生站出来问:
“难道你的老师是王晓琮。”
果然是。
于是,又有学生站出来说:
“王晓琮老师就是这样,该多少分就多少分,超严格的。”
王晓琮在讲课
王晓琮有时脾气又很好。
很多学生这样说:
“每次我们去找王老师,
王老师都要睡了,
一看我们来了,立即说:
‘给我吧,你们先走,待会给你们。’
就只过了20分钟,
王老师就把写论文的同学叫过去,
面对面提出修改意见。
就这样,从此往复。”
“如果你有问题找他谈心,
王老师绝对倾力相助。
我有一次陷入困境去找他,
和他聊了两个多小时。
王老师一点也不嫌我麻烦,
一遍又一遍地开导我。”
王晓琮被很多学生称为“大神”。
但为什么这样一位大神级老师,不少学生却不认识呢?
因为他超低调。
学生们这样描述王晓琮:
“第一次建模培训的时候,
教室进来一个老头,
外表不像老师,像捡垃圾的。
他穿的鞋很破,是老式胶鞋。
大家都觉得很奇怪,
当他介绍是我们老师后,
我的下巴都差点惊掉了。
再之后,总上他的课才知道,
他一直就是这样的打扮:
夏天穿塑料凉鞋,
冬天穿黄色胶鞋。
鞋子破了,他也不换,一直穿着。”
“他满脸的大胡子,
瘦弱,近视,并且驼背。
一年四季就那两三套衣服,
脚上穿着最普通的凉鞋和胶鞋。
第一次见他的人,
会以为他是烧锅炉的大爷。”
“他穿的鞋是那种塑料凉鞋,
装书的袋子也是一般塑料袋,
在我印象里,
他一年四季都穿着那件蓝色T恤。
我毕业好几年了,
但我现在特好奇,
那件蓝色T恤王老师还在穿吗?”
王晓琮舔盘子
一位学生在食堂拍下王晓琮舔盘子一幕
王晓琮吃饭也超朴素。
“在食堂吃饭的时候,
他经常只打素菜,
而且把饭吃得干干净净。”
“我在一食堂买饼的那家做过兼职,
他每天早晨,
只吃两张五毛的鸡蛋饼,一碗黑米粥。”
“我们去食堂吃饭,
一般男孩子的饭量是两盘,
但王老师只吃一盘,
吃得特别干净,
剩下的一点儿油汤,
他会接点热水融一下,
倒米饭里一起吃干净了,
甚至还会舔盘子。”
学生们都觉得奇怪——你又不是没钱,干嘛要这么节约啊?
后来大家才知道——他捐助了好几个贫困学生。
教书几十年来,
王晓琮教过的学生,
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
有的评上了教授、副教授,
而他依然还是讲师,
依然住他的职工宿舍。
他没机会升职吗?
他没机会分房吗?
显然不是。
学校官方文字这样解释:
“面对学术浮躁和功利主义,
他选择了鄙视追逐。
他追求卓越,更崇尚学者风范。”
很多媒体联系学校想采访他,
他却留给领导一句话:
“如果记者来采访,我就辞职。”
很多学生想不通:
为什么这样一尊大神甘心留在小小哈理工?
有人这样答复说:
“是因为他的未婚妻,
在结婚前出了车祸,
他情深义重,终身不娶。”
还有人回复说:
“不仅仅是因为爱情,
还源于对学术和事业的热爱。
男神的这种状态,
正应了那句老话:
不疯不魔不成活。”
“我从来没有多高的觉悟和志向。
只求做自己喜欢的事业,
只求尽能力把事业做好,
活得随性、简单、自在,
保持本来的样子一直到老。”
有个网友说得特别好:
只有“大智”的人,才能这样“大愚”。
这个喧嚷和功利的时代,
不仅需要那些星光闪耀的偶像,
更需要这样朴实无华的“扫地僧”。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