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晚期吃小米的野兔

2020-07-22   archaeometry

原标题:新石器时代晚期吃小米的野兔

兔是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曾出土用野兔骨骼制作的原始装饰品。宁夏水洞沟遗址第12地点发现了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初史前人类广谱适应过程中狩猎野兔的动物考古证据。农业出现之后,人类食物生产的数量增加,为人类自身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同时,集中出现的食物资源也吸引了其他小型动物不时光顾人类的聚落和农田。因此,通过考察这些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我们能够探讨人类生态系统早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根据“我即我食”的原理,动物骨骼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能揭示动物的食物来源,帮助考古学家确认动物与人类生态系统的关系。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尚雪副教授与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生膨菲博士针对陕西榆林仰韶文化晚期杨界沙遗址和王阳畔遗址出土的野兔(Lepus tolai)(图1)、人和家养动物骨骼开展了系统的骨骼CN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了目前所知最早的野兔食用人类农作物的实证。通过与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出土野兔和其他小型动物同位素数据的对比,揭示了史前粟黍农业的扩张发展对人类聚落周边野兔食性的长期影响(图2),确认了距今4900年左右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的野兔与人类已经建立起了共生关系。

1. 杨界沙遗址出土野兔(Lepus tolai

2. 1: 兴隆沟; 2: 王阳畔; 3: 杨界沙; 4: 五庄果墚; 5: 东营; 6: 泉护村; 7: 下河; 8: 石峁

该研究一方面表明通过考察考古遗址出土野兔的食性变化可以探讨史前粟黍农业活动对中国北方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共生野兔的出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先民对兔的驯化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考古期刊《Antiquity》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6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ZDA218)等基金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