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西州时期吐鲁番的桃树栽培

2020-07-28   archaeometry

原标题:唐西州时期吐鲁番的桃树栽培

( Amygdalus persica ) 是中国重要果品之一,在国内广泛种植,一般认为是经丝绸之路传入新疆地区。从出土文献上看,《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多次出现“桃”字,但由于学界对其释读看法不一,对吐鲁番地区在晋唐时期的桃树栽培问题也仍有争议。2015 年吐鲁番木尔吐克萨依戍堡的发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一道合作,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上,第一作者系考古系博士生赵美莹,通讯作者为蒋洪恩教授。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曾多次出现写“桃”单字或相关词如“蒲桃”、“浮桃”、“蒲陶”或“蒱桃”,对研究古代吐鲁番的桃树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出土文书中的桃相关内容予以整理,认为文书记载中传递出此时吐鲁番已有桃树栽培的信息。

1 木尔吐克萨依戍堡位置示意图

木尔吐克萨依戍堡位于新疆吐鲁番市木头沟西北约4km 的戈壁台地上,是目前吐鲁番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军事遗址,其功能分区和形制布局清晰可辨。发掘者认为该遗址在7 世纪早期的麹氏高昌国时期(502-640 AD )就已经建成并使用。该戍堡出土植物遗存包括此前未见于该地区的桃核,以及枣核和杏核。

2 木尔吐克萨依戍堡出土植物遗存

对木尔吐克萨依戍堡出土桃核进行测年,校正后年代为643-764 AD ,属于西州时期。此次出土桃核68 枚,是与吐鲁番桃树栽培问题相关且年代明确的直接实证。此外,桃与杏和枣同时出土,与《旧唐书》中“高昌多五果”的说法较为吻合,也佐证了桃树栽培的事实。

从文书中提及的人名和葬俗来看,吐鲁番地区深受内地桃文化的影响。此次木尔吐克萨依戍堡出土的桃核,是吐鲁番地区目前最早的栽培桃实物证据,我们认为至迟在唐西州时期,吐鲁番已经存在桃树栽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