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昨晚数据分析的那样,外资在爆买次日,北向资金流入会枯竭,会减少流入或者净流出。这跟跑楼梯类似,平时爬个几层楼不怎么费劲,但一下子爬几十层楼(昨天更是一下子爬了117层),第二天大腿就不听使唤下不来床了,休息个几天应该就好了。
南向资金就没这么活蹦乱跳的,最近天天都是爬十几层楼,而且可以观察到,爬楼速度越来也快,爬的层数也越来越多。
昨晚有朋友问,南向资金最近主要都在买啥,抄作业能有超额收益么?我今天就花了点时间,整理几份数据给大家。
首先,我们通过累计资金流向图可以知道,南向资金是从2019年3月1日之后才开始加大力度抄底港股,在此之前,基本保持横盘不动。
再看下图,在2018年3月,中美贸易摩擦开始,H股指数开始与上证50脱钩。H股强,上证50弱,资金当然是改为到上证50抄底了。到了2019年3月,上证50开始反超H股,H股的价值重新显现,于是资金改为去H股抄底。
于是,我统计了自2019年3月1日到2019年8月28日的港股通增持数据。下图是港股通“增持总市值”排行榜。排第一是腾讯控股,这近六个月里,内资通过港股通增持了约119亿港元,累计涨幅-2.71%。
可以看到,内资增持排名前二十的股票,有不少涨幅超级大的牛股。即使是一些业绩比较差的,跌幅也不算大。
同期H股ETF的涨幅是-5.23%,只有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万洲国际、香港交易所、中国神华跑输了大盘。
我接着统计了自2019年3月1日到2019年8月28日的港股通减持数据。下图是港股通“增持总市值”倒数排行榜。排第一是汇丰控股,这近六个月里,内资通过港股通减持了约122亿港元,累计涨幅-10.46%。
除了融创中国、高鑫零售,其他18只股票全部跑输同期H股ETF。
除此之外,我还观察到丰盛控股、中信银行、新华保险、中国银河、中国太平、中国信达的增持总市值是减少的,但持股数量是增加的,这说明内资通过港股通也有做高抛低吸的操作,高位减持,低位增持,市值利润兑现了不少,但总持仓反而增加了一些。
我之前在《下半年确定性最大的机会》分享过观点,外资太强了,又有内资在抄作业。既然打不过他们,我们就要加入他们。在A股选股的时候,可以直接参考北向资金的持股情况。
同样,港股市场很多老千股,瞎买很容易踩雷。如果想参与低估值港股市场,可以跟随南向资金的持股情况。当然,也不能无脑抄作业,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筛选。
........
最后再补充说几个事:
兴业银行昨晚发中报,业绩炸雷。营收同比22.51%,净利润同比增长6.6%。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处理存量坏账。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良覆盖率下降了12.82%,不良余额增加了19亿。核心资本充足率也从9.25%下降到8.99%,几个资产质量指标都转弱。
可能是兴业影响整个银行板块情绪,今天中证银行指数跌了0.85%,再跌就要破位了。
华东医药昨晚发中报,业绩炸雷。第二季度营业收入85.44亿元,同比增长14.09%,扣非归母净利润6.18亿元,同比增长0.87%。又是一个增收不增利。华东医药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是增大了研发投入。增大研发投入必定恶化利润,而且增加了不确定性,于是市场资金卖出避险。
我吐槽说句,以前华东做仿制药的时候,市场喷做仿制药没前途,得去做创新药。现在华东转型做创新药了,市场又怕它搞不成。搞也不是,不搞也不是,那得怎么搞?
泸州老窖也发中报了,业绩靓丽。营收增长24.81%,净利润增长39.8%,对应现在33倍估值,合理。有一本书叫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白酒虽然不是周期行业,但它也有周期。这一轮的白酒周期就是奢侈品消费升级周期,市场份额集中在高端白酒,中低端白酒就尴尬了。
以同是安徽省内的古井贡酒与金种子酒为例,一个继续新高,另一个则萎靡不振。
别看汽车行业现在很惨,其实高端汽车销量一直不错,惨的是中低端汽车,也是类似的逻辑。经济不景气其实并不妨碍土豪消费,影响比较大的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
对了,最近有政策刺激,我观察的三只汽车相关股(非整车)有两只创短期新高了。汽车周期也位于底部,可以考虑一下。
明天有转债打,信号在下面了,注意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