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除了被油气和港股坑了一把之外,小仓位买的某糖尿病药股也坑了我不少。于是我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有感到,医药行业目前处于大洗牌阶段。政策变化太多了,不确定性很高,投资难度开始增大。非行内专业人士,很难掌控一家医药公司的经营逻辑以及做好数据跟踪,需要花费大量调研时间,对散户不友好。
当时不少朋友也提出自己可以买医药指数,不买医药股。我当时又补充提出数据说明,指数很多都是市值加权编制方式的,也就是成分股根据市值大小排行,市值越大的医药公司获得的成分权重就越高。
近几年无往而不利的市值因子,遇到医药行业就有点失灵了。理论上,大部分行业都逃不过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市值最大的企业,往往就是该行业的龙头,拥有的行业话语权最大,垄断效应最强,规模效应最好。
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处于大洗牌阶段,医药行业并不是市值越大的企业,业绩就是越好的。等什么时候医药行业的洗牌结束了,那么未来也会进入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最近几天看到一份研究报告也是这么说的,在20年的变化中,大量中药企业、普药企业落下榜单,整个行业在快速迭代,赛道决定了位置。
赛道在哪?位置再哪?创新就是了。
然而对于普通散户来说,你可能知道平安的保险卖得好不好,海天的酱油好不好喝,下馆子应酬是不是依然首选茅台,但却很难跟踪到创新药研发管线的具体情况。由于人口老龄化,未来医药行业肯定还有很大的空间。但配置的时候,考虑适当配置某些主动型医药基金可能会比配置医药指数型基金更好一些。
为了避免被部分朋友亲切地问候:
我今晚这篇数据对比就把基金名称隐去了。目前市场主流的医药指数有四个,沪深300医药指数(000913),医药100指数(000978),全指医药指数(000991)、中证医药指数(000933)。下图是某主动医药基金自我发报告之后,与四大医药指数以及沪深300的业绩对比走势图,业绩的确不错,多赢了15%+。
其实不光是今年,主动型医药基金在过去几年都跑赢了指数,只是跑赢的幅度没有今年那么多。这也侧面说明了,今年集采政策对不少医药企业的逻辑都是粉碎性打击。
今晚这篇文章不是建议大家现在去买主动型医药基金,而是分析了当下被动型指数基金与主动型医药基金的利弊。毕竟那篇文章是半年前写的了,这半年时间股市药丸又来了不少新朋友,要温故知新一下。
如果从行业估值来看,今年好的医药股已经涨了不少,确实不应该介入了,谨慎的可以等一等回调。如果想重温我之前写的那份医药基金分析报告,可以在股市药丸GZH对话框输入“医药基金”。
........
昨晚漫步者高管宣布减持,漫步者没能继续涨停,昨天爆嗨的科技股情绪马上就消停了。TWS题材炒不动,科技股、半导体跟着就回调了,这也是A股交易常态。但其实细心观察下港股那边的科技股,今天还在上涨的,瑞声科技还涨了5.63%。
相对A股来说,港股那边都是慢热型选手。我们A股这边的定价是基本把明年都纳入进来了,导致很多个股的估值都是打足预期的,符合预期小跌,不及预期暴跌,只有超预期才能继续大涨。
而港股那边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未到业绩公布最后一刻,它可能都是不涨的。业绩实锤了,一下子就爆拉20%-30%甚至更多。
所以如果还想买科技股,不妨考虑下港股那边。港股最大缺点就是没那么多接盘侠,流动性溢价很低。比如如果把立讯精密或者歌尔股份放到港股上市,至少比A股少涨30%。
永辉超市昨天大涨后今天继续小涨,我之前测算到的估值是还要再跌10%左右。但可能市场不会给到那么悲观了,像之前中炬高新利空暴跌也跌不到36元就反弹了。当然,我个人没有买永辉的打算,就是前几天有朋友留言比较多。
长安汽车昨晚披露11月销量数据超预期,今天高开高走直接涨停。小丸子整理12月金股组合的时候买了,而我又没买,仿佛看到了上个月没买完美世界的自己,流下了知行合一的泪水。
今晚美联储议息会议,这次不会降息,市场已经把这个预期计入到黄金白银价格之内,主要是看美联储对后市的预期展望评述。最近美国经济数据比较靓仔,加上昨晚有消息称关税推迟加征了,黄金白银是跌得差不多,但短期缺少一个上涨的理由。
福特转债上市开盘价119元,预计116-119元,打到预期最高位了,盘中还一度飙到120元导致停牌。白电转债上市开盘价108元,预计106-108元,也是落到预期最高位,不过最终收盘只有104元,整体符合预期。
常汽转债明天上市,预计111-113元,3斤排骨走起。
新北洋转债明天申购,这是一家做打印机、柜员机、物流柜的公司,题材上没什么亮点,财务数据一般,整体来看就是中规中矩的企业。转债信用评级AA,综上给予“顶格申购”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