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保姆纵火案1050天后,林生斌涅槃重生后慰藉众人

2020-05-06     惜情君谈心事

01


三年前,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让我知道了一句话:


“我们都有权利,不与过去和解。”


影片中,因为一场大火,男主人公李的三个孩子葬身火海,原本幸福的生活也都化为灰烬。


李搬离了原本居住的小镇,也封闭了自己的情感,终日如行尸走肉。


我至今仍记得,结尾处他平静又沉重地对侄子说的那句:


“I can't beat it。”(我走不出来。)



人生中总有阴影,终生无法散去。


或许正是因为拥有过又完全地失去过,反而让人对新来的快乐更加恐惧。


而每每回看这部电影,我总会想起生活中一个真实的人物:杭州保姆纵火案当事人林生斌


只是他多演绎了电影的下半句:


“我们都有权利,不与过去和解。


但我们也都有机会,把未来走下去。”



02


4 月 20 日,林生斌出现在了自家店铺的网络直播里。


一下子,店铺直播间的观看人数从 1 万飙升至 10 万。


“这件 T 恤我们有两个颜色,白色和灰色,看得清楚吗?”


“身高 170,110 斤穿什么码?1 个+就够了。”


林生斌手持五六件衣服,一件件比划、介绍给粉丝们看,看起来精神不错。


他不似其他专业主播一般外放,也不习惯称呼粉丝为“宝宝”,而是很寻常地叫“大家”;


直播里, 他也鲜少提及过往,而是专心做好介绍产品、赠送福利的工作。



算了算,这距离他上次正式工作差不多已有两年。


两年间,林生斌曾多次婉拒记者访问,表示不愿再以过往博同情。


就像他微博写道的:忙碌起来真的挺好,哪怕加班也是一种幸福。


如今的他,只想用工作去覆盖过往的标签。


重新出发,告别过去。


03


回想起林生斌的经历,又何尝不是另一部《海边的曼彻斯特》。


15 年前,朱小贞同自己的哥哥来到杭州创业打拼,准备做服装。


一次,进货的时候,刚把价钱谈下来,转眼就发现贷款被偷了,兄妹俩抱头痛哭。


“哥,我们从头来过,我们从头来过就好。”


这是年轻的朱小贞擦干眼泪对哥哥说的话。


后来,他认识了一个从福建过来杭州打工的男生,叫林生斌。


那时的林生斌,还是个穷小子,别说房车了,他连高中都没读过。


但林生斌与朱小贞一样,面对生活踏实且坚韧。


于是,朱小贞便也不顾家人的反对裸婚嫁给了林生斌,即使林生斌没有给她一个像样的婚礼......



婚后林生斌为了两人的生活,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没日没夜地忙,经常凌晨 4 点就爬起来进货。


终于,在他的用心经营下,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


房子也从曾经的出租屋,变成了 360 平米的高级住宅。


一家五口幸福美满,林生斌还把一家人的名字放进自己的服装品牌,取名“潼臻一生”。



只是这一切美好,都被一个叫做莫焕晶的保姆打入地狱。



2017 年 6 月 22 日凌晨 5 点多,莫焕晶一个打火机,点燃茶几上的一本书,就此,烧毁了这个家。


正在广州出差的林生斌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回家,可看到的只是 4 具黑乎乎的尸体。



“我们一家都对她不错啊!”


这是林生斌悲痛中最大的疑惑。


一个月 7500 元的薪水,经常给她老家的儿子买礼物;


知道莫焕晶要买房,林生斌夫妇前后借给她 11 万;


就连三个孩子在旅游前都会问莫焕晶:“阿姨喜欢什么?我买回来给你做礼物。”


而直到警方查证后,林生斌才看清莫焕晶的贪婪和卑劣。


这个女人不仅私下沉迷网络赌博,还欠下了许多高利贷,为了还债,她多次偷林家的金器、名表去典当,买房缺钱其实也是她编出来还高利贷的理由。


后来,莫焕晶实在还不起钱,就想了个愚蠢的办法:先放火再扑灭,骗取朱小贞的感激,以便继续借钱。


可是没成想火势比她想象中蔓延得快,她便一个人逃走,完全不顾朱小贞和 3 个孩子的安全。



可怜林生斌与妻子朱小贞,熬得过日子艰难、熬得过艰苦时光,却没熬得过恶人的编排。


04


妻儿离世后,林生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想活了”。


他长时间陷入无限的绝望。


那一个多月里,林生斌前后进了两次急诊室。


一次是半夜守灵晕倒;

一次是去寺庙为妻儿祈福之后因精神恍惚坠下瀑布,多处骨折,在医院躺了 3 个月。



他把微博名字改成:老婆孩子在天堂。


在微博上,他写道:


“老婆孩子离开后,时间变得越来越慢,我常常回忆起老婆孩子躺在房间的地板上,我仿佛看见他们的脸在天际浮现。


每到深夜,我都会大声呼喊,喊进那个虚无,老婆孩子,你们为什么离开我。


我感觉自己完全被空虚包围,漫漫前路,似乎只有无尽的空虚。”


那段时间的林生斌,在妻儿离世的伤痛中摸爬滚打前行。


他时常稍微有些振作,好不容易有了点方向,却轻而易举地被一首歌一部电影给击溃回原点。


一次又一次,反复爬起,却又反复被打垮。



妻儿忌日前几天,林生斌去找了纹身师。


他趴在纹身椅上,整个背露在外面,跟纹身师说:希望把家人纹在上面。


通常,纹身师都要求客人来之前必须吃饱睡好,保持一个好的体能状态,可林生斌很坚持当天就纹。


纹身师后来记忆中说道:“那时的林生斌看起来太瘦了,整个眼窝都凹进去了,疲惫不堪。”


即使特别健壮的人,连续纹六个小时都会撑不住,林生斌则硬是撑了七八个小时,疼出的汗浸湿了椅子。


但他全程没吱声,因为他一定要在妻子和孩子的忌日来之前纹好。


下半辈子不让他们“离开”自己。



朋友们都会劝林生斌去看心理医生。


但他每次都拒绝,他说:


“心理医生会让我放下,可我宁愿承受这样的痛苦,我不愿忘记,我不愿放下。”


看到他曾折磨自己的模样,也许我们才会恍惚:原来这世上有些痛楚,终究无法痊愈。


有时候放下比承受,更加愧疚、更加痛苦。


就像电影里的那句:“I can't beat it。”


05


而到这,林生斌仿佛进入了“休眠”时期。


直到疫情期间的一张名单,我才又一次看到了这个人的消息。


1 月 31 日,杭州市红十字会发布了一则“捐赠物资接收清单”。


清单显示:1 月 28 日,林生斌向杭州市红十字会捐赠 5000 个口罩,每个单价 18 元,总金额 9 万元。



还记得捐赠的前一天,他在微博上写着:


“这几天也没联系上物资,没出上一份力。”


原来,他一直在努力为疫情工作出力。



而当记者拨通了他的电话时,他平静又谦虚地说着:


“没什么,这是全国人民都关心的事情。


现在口罩比较紧缺,我也是不断地在找渠道,希望能买到一些口罩,给一些有需要的人。


打电话联系了国内外各种渠道,希望能出一份力。听说杭州这边比较紧缺,我就先捐杭州这边。


我现在还在搜集,今天又收了 1000 个,明天给医院寄去。


这个是每一个中国人看到,我想他们也都会出一份力。”



这两年,林生斌虽然离开了大众的视线,却一直没有偏离自己的人生轨迹。


从西藏、日本到澳大利亚,两年来他一路用旅行去化解伤痛,也渐渐地,把对妻儿的爱转化成大爱,给那些有需要的人。


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他默默地捐了 5 万,并寄去 2000 件衣服。



看贫困地区的小孩没衣服穿,他送去一批自己品牌的羽绒服,价值 12 万余元,被聘为名誉村长。



同时他也去福利院做义工,像为妻子和女儿理发那样为孩子们理发。



一点一滴,在我们的视线外,他一直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


前不久,他重新开启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并在淘宝上线。


他说:近三年一路走来,我失去过,彷徨过,寻觅过,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承担责任,回到工作,回归正常的生活。


在淘宝店,林生斌把公益链接挂在店铺首页上。


也就是:淘宝店成交的每一笔钱,都将以顾客的名义捐赠成交额的 10% 作为“微笑儿童公益计划”的善款。



很多网友知道了这件事情,都赶来支持。


最让林生斌印象深刻的一位买家,买了林生斌淘宝店里的一件羽绒服,但其实她的孩子不过两个月大。


买家图里,她把自己的孩子抱在羽绒服上,评论道:等再过三年,孩子就可以穿了。


还有许多买家拍下衣服后,留言备注:请寄给更需要的人。


包括一些单纯支持林生斌,拍下链接的,林生斌都会把这些无名款折合成衣服,寄给山区的孩子。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或许就是对林生斌人生最好的诠释。


就像 2020 年的第一天,他微博上所写的: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一些幸与不幸,这都是上天给我们的磨练,只有熬过,那段不为人知的岁月,人生才会有光明。”


生命中所有的最好,都是从最坏开始的。



06


导演楚原在获得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时,说过一段话:


“人生这两个字,就是“欢声”同“泪影”四个字砌的。


任何人,无论你昨天多风光,无论你昨天多失意,明天起身的时候,你一定要做个人,生活下去,明天你一定要做下去,这个就是人生 。


人生有东南西北风,你达到后是另外一个人生。”


李、林生斌,或者说是现实中的我们,都或多或少曾经挣扎于悲苦的泥潭当中,只不过有的深陷当中,有的身带泥泞前行。


托马斯·摩尔也在《灵魂的黑夜》中写道:生活必然向前行进,即使你不知道它将行去向何处。


所以,请别忘记,我一开始所说的:


对于过往的经历,你当然有权利不去忘记。


但眼前的路,别忘了你也仍有选择权,让自己继续前行。



至少林生斌走过了炼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满足于现在所拥有的。


人生既然还没走到尽头,那就肯定还留有一丝光亮值得我们去珍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N-87HEBnkjnB-0zXKf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