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结婚给我买房,继母却一刀剪碎银行卡,说钱都是她儿子的

2020-04-06     惜情君谈心事

佛洛姆在他的书《逃避自由》里说过:“人,并非是一个纯粹的生物因素决定的,由原始冲动欲望堆砌的一成不变的个体,也并非绝对是由文化环境所操纵的木偶。”我们的性格形成是有很多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性格有不足,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曾经所处的环境对我们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那一天,继母当着我的面,剪掉了父亲给我的银行卡,就在那一刻,我下定决心,再也不会踏入这个家半步了。

那张卡里是父亲原本承诺结婚时给我买房子用的钱,这笔钱与其说是对我这个女儿的爱,不如说是对我的补偿。而现在,我连他这点可怜的补偿也拿不到了。

我十岁的时候,失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那个时候自己太小,不懂事,只知道母亲患了重病,却不知道有一天她会离开我。还记得那天,大伯把从还在教室里上课的我叫出来,我踉踉跄跄的跑回家,才知道母亲已经没有呼吸了,那一天开始,我变成了一个没有妈的孩子。

两年后,父亲就娶了现在的继母,当时给我说的是,希望家里有一个“母亲”的角色来照顾我,她就这么来了,可她并没有当好这个角色。还记得,小时候我长得比较快,裤子很容易就短了,直到露出整个脚踝的我被思想粗线条的父亲发现,才会告知继母给我买个新衣服。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很想和她好好相处的,我以为她到了之后,我可以重拾往日母女间的撒娇和亲密,可她带来的只是冷漠和嫌隙。父亲就像大多数男人那样,不会摸着我的额头问我今天过得怎么样,继母也从来不会给我安慰和关心。我就是在这种冰冷的,毫无温暖的环境中长大了,直到大二大年,事情变得更糟了。

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俩一直没要上孩子。直到大二暑假我回家那年,才发现家里多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他们告诉我,这是弟弟。老来得子的两人,高兴坏了,对着弟弟极尽呵护和爱意,仿佛把二十多年来缺失我的那份爱,也一并倾泄了过去。

我们家的家境还算可以,父亲做着小生意,收入远高于他的同龄人,市里还有两套房产,原本父亲还经常打趣的给我说,以后这些东西都是我的了,现在有了弟弟,再也没提过这话了。原本我认为不善于表达爱意的父亲,对着儿子时,脸上笑的仿佛有蜜流出来,那些甜言蜜语,心肝宝贝的话,更是说个不停,原来他不是不擅于表达,他只是不想对我这个女儿表达罢了。

毕业之后我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为了让我在婆家有底气,父亲答应给我买个房子,看好的房子不大,八十平米,只是为了让我内心安稳,我还是会住在老公的房子里。买房子本来是个开心的事,但是我们都心知肚明,买了这个房子后,家里的任何财产和房产与我这个女儿都没一点关系了。

让我没想到的却是,继母得知后,竟然暴跳如雷。她叫嚣着,所有的钱都应该是他们儿子的,我这个女儿都要嫁出去了,一分钱都别想拿到,一把抄起剪刀,把银行卡剪得碎成了好多片。我冷冷的看着旁边不说话的父亲,他回避着我的眼神,看向别处。这个家再也没什么留恋的了,我不会再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期待了,与我而言,这是对陌生人了。

现在的我已经过上了属于自己的安稳日子,有爱我的老公,可爱的孩子。我和继母再也没有联系过,父亲之后也跟我打过几个电话,但是从来没有向我正面解释那天的事情。我知道他不敢违背继母的意愿。你问我现在过得好吗?好,答案是肯定的,原谅了当初他们的所作所为了吗?没有。

我们不是一定要和父母修复关系,才能实现自我成长,对于那些冷漠的父母,我们有选择原谅和不原谅,爱和不爱的理由。糟糕的原生家庭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要很好的解决掉这个问题吗?我们要学会带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去生活,而不是执拗的去解决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让问题停在这里,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平静,专注,相比与解决问题来说,专注于爱自己才是更重要的一件事。

很多心理导师说,只有原谅父母才会拥有幸福的家庭,否则你会把自己的怨恨带给自己的下一代,影响他们。那我们原谅不了的,就是犯错的人了吗?我们不仅受到了伤害,现在还告诉我们不原谅这些伤害还是我们的不是了?我们没必要给自己套上“必须原谅”这个枷锁。

已经发生的事,就像一个无法改变的存在。事情不会因为我们的原谅而有所改变,伤害不能因为我们的原谅而有所减少。如果必须通过原谅什么才能获得幸福,那是把幸福的可能寄托在了外在的事物上。我们真正做的是原谅自己,接受自己。

马斯洛一辈子都没原谅自己的母亲,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并且,只有父母想努力求得我们的原谅时,这种原谅才有意义。如果父母继续践踏我们的感觉,忽视伤害过我们的事实,推卸责任,那么我们单方面的原谅,势必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如何真正的去原谅一个还会继续伤害我们的人呢?

我们可以观察和反思过去,理解痛苦的源头,我们可以有自由的选择是否可以原谅那些伤害我们的事情,请记住,原谅不是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午夜梦回,那些曾经伤害我们的人和事,依然会让我们泪洒枕巾,那这样强迫来的原谅毫无意义可言。探寻过去,是了解自己真正的内心向往,从而更好地面对当下,从容的走出自己的未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m5jUXEBnkjnB-0zlb1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