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教授郑强:清朝很富,为何清朝老百姓愿意帮八国联军?

2020-10-08   蜀山笔侠

原标题:网红教授郑强:清朝很富,为何清朝老百姓愿意帮八国联军?

''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这句话我觉得用来形容郑强是最合适的,从浙大教授到贵大校长,选票垫底后又重回浙大出任副书记,一路走来有风雨、有掌声荣耀、也有谩骂质疑,但他还是那个强哥,还是那个名嘴,他依旧能在一些常规性问题上提出独特的见解,就比如清朝财政问题。

很多人都觉得清朝太穷,所以才没有能力和财力去发展军备,甲午战争中才会一败涂地,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但郑强却认为当时的大清财力相当雄厚,相当于6个英国,9个日本,GDP总量世界前三,大多数年代里都稳坐冠军宝座,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大约50%的资金都汇入清朝。

同时郑强表示,如果清政府能把这笔钱用到军事上面,研发新式武器,培养军事人才,又怎么会被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所蹂躏?这是清朝的悲哀,也是中国历史上无法抹去的耻辱。

那为何生活在如此富庶国家的子民却反过来帮助八国联军,甚至为他们领路去侵略自己国土?

首先清王朝虽然总的GDP高,但人均GDP却相当低,谭嗣同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就写下''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四万万也就是四亿人口,而当时英国仅有1000万人口,算下来的话中国的人均GDP相当于英国的1/7,能分到百姓上的钱财本就不多,在加上上面的官员层层贪污,真的落到老百姓头上的怕是连生存都难以保障。国民都没办法活下去,还奢望他们对这个现存的政府有爱国之心,有归属感?

在中央集权的统治下,在皇权至上的社会中,百姓根本不在乎是谁坐在龙椅上,他们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吃饱,能不能穿暖,如果生活还能过得去那就拥护上面的明君,如果生存都成问题时间长了大家便会奋起反抗,推翻这个朝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而且当时大部分的老百姓心中根本就没有国土这个概念,不知何为中国,所以在他们眼中也很难去划分洋人和中国人,只要给他们钱,让他们能有口饱饭吃,给侵略者带路又何妨?中国人的国民意识、领土概念到民国时期才基本有了一个雏形。国家不进行普及,也没人宣传,没有相关的书籍可以阅读,百姓很难从自己脑海中凭空想象出''国家''二字。

再看看清朝的统治阶级再用这巨额的财政做什么?大量从外国购买鸦片,靠吸大麻度日,这种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中已经即为普遍,上流社会更胜,大把白银流入英国;实际掌权者慈禧又忙着享受生活,打仗之前还要举办一场无比盛大的60大寿,上千道菜品,修建宫殿,大规模的出去游玩;就连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李鸿章也有不少私产,家资逾千万,其弟兄子银私财又千余万。

90%的财政都被地主阶级拿去享乐,他们从来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很少有人会考虑到国家的安危,他们不知道当自己还沉睡在温柔乡时,其他国家正在努力搞发展,正在打造清政府永远无法匹敌的坚船利炮。

清亡,并不单单在于财政,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和思想,那个腐朽不堪的制度,那么封建落伍的思想,正一步步把清朝推向灭亡的边缘。

这就是为何哪怕清朝很有钱,但部分清朝的百姓却宁愿为了那么一点小小的利益去帮助八国联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