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娟子
图:来自网络
我和老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算起来,我们结婚已经9年了,这些年,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我们两人可谓绞尽脑汁的赚钱。
结婚第二年,在我的建议下,就开始在家里养蛋鸡,因为我娘家的哥嫂已经养了近十年,虽然没有发大财,但日子过得还是比较安逸的,鸡蛋有人上门来收,鸡粪也有种植大户定期来清理,平时给鸡打针也有专门的人来负责。那时,我也会偶尔帮忙,对养鸡的知识,也大致知道一些。
我和老公养鸡是在自家的院子里,当时我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公公和婆婆就住在我们的后院,一路之隔,于是,我就把孩子交给婆婆带。那时,一日三餐都在婆婆那里吃。
第一茬,我们也没敢多养,再者,空间也受限制,我们就抓了600只鸡苗。一年下来,我和老公每天忙忙碌碌,公公婆婆一边给我带孩子,一边负责种地。看着别人养鸡容易,自己真正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由于规模小,需要自己每隔四五天出一次鸡粪,简直臭不可闻,一年下来,赚了三万多元,原打算再扩大规模,周边的邻居都很有意见,确实,到了夏天,方圆几十米,都味道很重,无奈之下,只好放弃。
后来,在老公朋友的介绍下,我们去了丰县的一家电瓶车厂,老公从事仓管工作,我做检验,由于是轮班,每天回老家也不现实,只好在县城租房子住。
不过,因为想孩子,每天都会给婆婆打个电话,为了让婆婆学会使用老年机,我耐着性子教了她好几个小时,直到她掌握了操作方法,谁知,下午又忘记了,气得我不得了,心想,天下再也找不到这么笨的婆婆了。
不管咋说,虽然我和婆婆平时交流不多,但我知道,她是一个过日子的人,我们婚后,也没见她添置过衣裳,平时和公公两个人,好吃的都留给了自己的孙女,他们吃饭都是瞎糊弄,有时,吃个蒜瓣啃个馒头,就是一餐。
公公身体并不是很好,年轻时出力太多,得了风湿病,家里的农活,基本是婆婆在干,尤其是山东金乡那边挖蒜种蒜的季节,她就让公公一个人带孩子,跟着村里其他的妇女,到那边去打短工赚钱,每天早出晚归,一天赚个两三百元。
这些年,村庄外出打工的人,赚到钱的也不少,我和老公在工厂那时每月也就两三千元,眼看着周围的邻舍,一个个在镇里或县里买了房,有的还买了车,心里常常感到焦灼。
2015年,我又怀孕了,于是我回到了老家,当时大女儿已经3岁,婆婆也感觉到家庭的压力。婆婆是个实诚人,村里不少人家的地不种了,都会先问问婆婆要不要种,于是,婆婆从最初的四亩半,慢慢地扩展到14亩。公公不能扶重,只能帮忙看看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婆婆出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汗,我是心知肚明的。
老公感觉他那点收入根本养不起这个家,就辞职去了济宁,老公的表叔在那里开出租,感觉还可以,就建议老公也去那里。
儿子生下来后,我自己带了半年,在家实在呆不下去了,在村里,留守在家的老娘们见面,几乎没有其它的话题,动辄就说自己的老公赚多少多少钱,想想自己家的处境,我决定外出打工,和老公一道赚钱养家。
老公那时对济宁的道路也越来越熟悉,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也能赚六七千元,我到了那里,在一家品牌运动鞋店做店员。下班后,就出去摆摆地摊,也可以额外赚些小钱。
我离开家之后,婆婆和公公带着两个孩子,有时半夜也起来喂奶,孩子感冒发烧了,还要送去医院,再者每月的开支也不小,我说给婆婆点钱,她说啥也不同意。
经过两年半的努力,我和老公省吃俭用,终于在今年9月份按揭买了套二手房,虽然才70多个平方,虽然在城郊,但在城市终于有了自己的家,那天,接过新房钥匙的时候,我抱着老公,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前天,我和老公开着他表叔的车,回了一趟家,想把女儿接过去,先适应一下城市生活,明年在那里读幼儿园,当然,这样也减轻下老人的压力。当我告诉他们已经买房的时候,婆婆惊讶得不得了。
我给公公和婆婆各买了一件羽绒服,他们一边责怪着我乱花钱,一边迅速的穿上,对着镜子照来照去,很幸福的样子。
那天的午饭,是婆婆做的,她说,现在猪肉贵,上个月买了三斤廋肉,平时炒点给孩子吃。一旁的公公说,他都两个月没吃过肉了,每天都是吃院子里自己种的青菜、萝卜和大白菜,都吃腻了。我一旁听着,眼睛顿时湿润了。
我给婆婆说:“妈,你们该吃的就吃,你们身体好才是真正的好,我这次给你们留1000块,你们专门买肉吃!”婆婆回应说:“你别听你爸乱说,我们也经常吃的,再者多吃荤菜也不是啥好事,你看,咱庄上这么多老人得了脑血栓,听说都和吃肉有关……”
下午就要告别了,女儿哭成了泪人,说啥也不肯跟我们回去,婆婆把女儿拉到里屋,不知道说了什么,几分钟后,女儿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极不情愿地向我走来。
婆婆给我们准备的东西,后备箱都装不下了,有她精心挑选过的萝卜、大葱、芫荽、辣椒、一箱红富士苹果、一箱柿子、两包知了猴、红三刀、馓子,还有一袋大米和一袋大白菜。
一路上,女儿坐在后面的座位上,不停地朝着家的方向观望。我问女儿,刚才奶奶给你说了啥?女儿脸色沉重地说:“奶奶说,让我听话,她身体不好,她再过些日子,就不种地了,让我先跟妈妈去,过一段时间她和爷爷也会到济宁住!”
车子开过鱼台,接到了婆婆的电话,她说,装白菜的那个袋子里,有一点东西,到家时打开看看。
下午三点半,我们到了济宁的家,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婆婆的“礼物”一一安放在家里。在客厅,我打开了那袋白菜。
白菜的最上端,放着两个塑料袋,在塑料袋里,是厚厚的一沓钱,我知道,那是婆婆他们这些年所有的积蓄,看着这一幕,我住不住的放声大哭。婆婆啊,你比我亲妈还亲!
老公也哭得不成样子,他数了又数,一共是567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