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晚上9点半,几位大人抱着一名3岁大的男童,急匆匆来到十堰太和医院,“大夫,快看看我家孩子怎么了?”
正在值班的太和医院神经创伤及小儿神经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医生汪超甲看到这名小男孩闭着眼睛,嘴唇发干,呼吸浅弱。除此之外,小男孩没有出血或者窒息的情况。,
网络配图
3岁男童昏睡不醒 ,医生判断可能是药物中毒
“一个多小时前,我家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头部有点伤,但没什么不舒服。过了20分钟后,孩子说想睡觉,就睡着了,可后来怎么叫都叫不醒。”
孩子家长刘先生说,孩子会不会是摔坏了。
根据家长的描述,医生将亮亮以“脑外伤”收治入院。医生经过相关检查,并辅以颅脑CT检查,未发现孩子头部异常。
汪超甲立即向该科副主任胡钧涛汇报相关情况,医生经过商讨后认为,亮亮可能是食物或药物中毒。
网络配图
仔细询问了亮亮的家人,孩子在昏迷前是否吃了不该吃的东西。
这时,亮亮的爷爷想起,亮亮昏迷前在玩抽屉里的东西,他常吃的奥氮平药,就放在桌子上。“可能是孩子把我的药吃了,不知道吃了多少。”亮亮的爷爷焦急地说。
“我们初步确诊孩子是药物中毒。”胡医生介绍,奥氮平是一种抗精神病药,一般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误服后会出现嗜睡的症状。
“如果不及时送诊,严重的可能有生命危险!”
医生连夜抢救,孩子昏睡2天后终于恢复
情况紧急,医院连夜对患儿进行抢救,采取输液、护肝等抢救措施后,亮亮慢慢好转。“孩子昏睡叫不醒,说明他吃下去的精神类药物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经过一夜的救治,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不知道孩子服用药物的数量,是否有肝肾损害等,医生建议孩子进一步住院观察。
不过,即使这样,零星药物仍在发挥作用,亮亮昏睡了将近两天,偶尔醒过来的时候,也显得异常烦躁。
一直到6日下午,亮亮才恢复活蹦乱跳的样子。第二天上午,亮亮进行了肝功能等复查,恢复良好,办理了出院手续。
儿童误吞药物并不是个例
医生介绍,儿童误食药物是常见的病例,多发于1岁至4岁的幼童,医院每年会接收很多因误服药物或其他物件(体温计、跳棋等)而导致脏器损伤的患儿。
“家长监管不力,缺乏药物安全意识,而孩子的识别能力差,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这些都是导致孩子药物中毒的原因。
加之孩子语言表达不清,常常导致误服药物后耽误治疗时机。
2016年,四川1岁男孩将爷爷掉在地上的降血糖药物捡起来吃,被大人发现后及时抠出,但孩子还是昏迷入院。经抢救没有生命危险,可如今3岁的他智力发育比同龄人缓慢。
2016年2月,扬州一3岁男孩,误把药物当糖豆食用,导致呼吸心跳一度骤停,并不间断抽搐。经过120医护人员的救治,男孩的呼吸心跳才基本恢复。
2014年11月,深圳一2岁女童,误将裹着糖衣的降压药当糖果吃,大量误食后失去生命。
裹着糖衣的降压药,外表很像糖果
提醒:儿童好奇心强,药物应妥善保管
儿童误食药物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假期时间,孩子们都在家,夏日家中所备药物也各种各样,爸妈们一定要妥善保管药物。
家长要把药物放置在儿童不宜取到的地方,将药物放在固定的药箱中收纳并上锁,每次服完药后要把剩余的药品立即收好。
使用儿童安全药瓶来放置药品,避免孩子轻易打开药瓶。
不管是药片还是维生素胶囊,切勿把他们遗留在饭桌或茶几等经常放置食品的位置上
合理储存药品,最好将儿童和成人药物分开存放,并且要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给孩子吃药的时候也避免给孩子造成药品是糖的的错误印象。
孩子生病服用药物要严格遵循医嘱,不可凭借经验给孩子服用。
家长要对孩子灌输一些用药常识,随时进行安全教育,告诉孩子不能乱吃东西。
如果误食药物,怎么办
误食一般无毒无副作用药物
误服的是一般性无毒副作用的药物,如维生素,而且剂量不大时,家长可先在家里立即采用催吐方法,使存留在胃内尚未消化吸收的药物吐出来。
为了更好地催吐,可以让小儿喝些清水,反复催吐几次,同时让患儿多饮用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加速从尿中排除。
误食剂量大且药物有毒副作用
如误食避孕药安眠药之类的药物,带着孩子误服药物的说明书和药物及时送往医院,一定不要延误时间,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可以催吐。
误食有腐蚀性的药物
碘酒类药物之后要分秒必争,马上喝米汤、面汤等含淀粉液体;若是来苏儿可喝蛋清、牛奶、面粉糊以保护胃粘膜;
若为强酸,禁用胃管以免损伤食道、胃粘膜,应立即服石灰水、肥皂水、生蛋清,以保护胃粘膜;若为强碱,应立即服用食醋、桔汁、柠檬水等,然后立即送医院。
避免孩子误食药物其实很简单
总结来说就是合理保存药物、
加强孩子的相关教育
如果不慎误食也不要紧张,
采取紧急措施
及时送往医院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