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陶化店:党建引领“三治”并进 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2020-04-21   大河报洛阳新闻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曼 通讯员 李鹏鹏 赵夏雨

以自治催生“内生力”,以法治强化“约束力”,以德治增强“软实力”,洛阳偃师市高龙镇陶化店村响应镇党委“三治并进”,在村级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注重实现农村有效治理和稳步发展。

偃师市高龙镇陶化店村坐落于陶化店水库西岸,鸡鸣三镇,雁叫平湖,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近年来该村广大干群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生态村,先后荣获“洛阳市先进关工委”、省级“河南省财政奖补美丽乡村”、“河南省生态村”、“河南省文明村”、偃师市“十面红旗村”、偃师市五星级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自治固本,筑牢农村稳定基础

政策是否能执行,群众是否能满意,全靠干部来落实。近些年,陶化店村通过做好“两委”换届和干部教育,不断充实提高干部队伍战斗力。推举村内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同志组建“督查组”,全过程监督选举。

在村庄建设中,遇到路修多宽、修到哪里、种什么树种、招什么商等问题,村两委直面矛盾,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真正做到共商共治。

  采取党员“一带五”模式,一个党员分包五个家庭,定期入户听取群众意见、直面群众困难;成立村民监督小组全过程监督分包项目建设,群众对施工满意、对质量放心。2016年以来,全村党员公开承诺办理各类服务事项62件,先后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35件,村内11个施工项目,均实现群众监督。

该村还组建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助学敬老基金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服务好群众家事,使村风不断文明、民风不断向善。据统计,三年来陶化店村里青年结婚办事从每桌400元,减少到200元,助学、敬老基金会捐款人数却达到400多人次,捐款总数达22万元。一减一增,文明新风更加扣合人心。

村民自治的逐步完善,村级党组织引导作用彰显,村“两委”干部服务群众能力不断加强,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热情持续高涨,村级事务管理更为有序。


法治为纲,夯实农村发展保障

“四官服务”常态化,加大法律援助力度。邀请法官、警官、检察官、法律顾问定期到村中开展法律援助服务,重点宣传《婚姻法》《土地法》《治安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让群众时刻感受法律在身边。采用矛盾调解分级制,成立了由5名“老资格”组成的专业调解队,党员调解一般琐事,调解队专治村内“疑难杂症”,矛盾调解化解率100%。该调解队获得高龙镇“金牌调解员”。

2016年以来,镇村两级共投资120万元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便民服务室、党员活动室、村民议事室、党代表工作室、文化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开展便民服务事项6项,群众办事有去处,难事有人管,生活更便利。群众打心眼认同党群服务中心作用,依法办事的信心坚定。

德治润心,强化农村振兴支撑

该村坚持每月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道德讲堂入户,教育深入人心。群众身边好人能人上台发言,讲身边的事,讲自己的事,讲群众的事,群众感情亲近。村庄氛围积极向上、道德为先。

该村投资40万元高标准建设家风家训馆,每年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感动陶化人物评比活动,将本村好家风好传统和好人好事好家庭上榜宣传。

  陶化店村党支部根据该村群众浓厚的诗歌兴趣,因势利导组建了“农民诗社”,举办数届农民诗歌文化节,农民诗人不断涌现,文化品牌响亮,周边县市百余名诗人参与。道德讲堂、诗歌创作、彰扬家风,陶化店德治有力促进文化兴盛及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陶化店村夯实党建之基础,又着力在建好集体经济上下大力气,做大文章,用集体经济的壮大,提升村级实力,不断改善群众生活。党建引领“三治”并进,乡村振兴进行曲联奏和鸣,山鸣谷应,陶化店村未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