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键词
自主性 ; 隐瞒病情 ; 代理同意 ; 最佳利益 ; 经济
案例呈现
薛先生,54岁,被诊断为乳头肌断裂,一般情况差,入ICU治疗,手术风险极高,成功可能性较小,手术费用为20万,如果不手术将很快死亡。薛先生入院前未组建家庭,无经济收入,同时有酗酒、抽烟、熬夜等嗜好,此次来医院由其哥哥姐姐陪同前来。经济费用由哥哥承担。医生在与家属交待了患者病情、手术风险和费用后,家属决定放弃治疗,并将薛先生迁出ICU,在当日下午带回老家。此过程中薛先生尚存在意识,并未有人告诉他手术风险及预后等情况,而只是告诉他决定回家治疗,薛先生也表达了想要接受治疗的意愿。
问题:
1. 从伦理学视角看,医疗团队应当怎样做?
2. 对于医疗团队而言,是否有可以完善的地方?
小编导读
A surgeon needs to communicate not just information, but sympathy, empathy.
——《The Good Doctor》
从第一期伦理学案例专题 “别告诉他 ”开始,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讨论过 “代理同意 ”这一问题,很多时候临床医生需要去面对的临床实际情境并不像我们在诊断课堂上或内科学课堂上的病例讨论那样简单:只需要根据例子中的病情遵循着临床思维畅所欲言,而无需考虑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境——经济条件,患者依从性,以及患者和家属之间的尖锐矛盾。
“要不要告诉他 ”, “要不要给他治疗 ”,很多时候很难完全靠着原则性的一句 “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知情权 ”而一概而论。这也正是 推出这一栏目的初衷,我们希望每一位读者在面对我们提供的Case时,能够逐渐建立起科学的分析逻辑,去认真地收集能够收集到的每一个细节和信息,综合起来认真地权衡,最终得出的答案或许并不是最正确的,但往往是针对这一特定情形,最合适的选择。
回到本例,该患者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生活习惯 “恶劣 ”,陪同看病的哥哥姐姐尤其是负担了经济支出的哥哥似乎看起来已经 “仁至义尽 ”,此时的哥哥说一句 “放弃治疗 ”似乎也值得理解,但脱离人情世故的束缚后,哥哥的这一代理决策切实有效吗?患者本人 “我想活下去 ”的愿望,难道就会因为他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就不值得尊重吗?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们又该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谈话呢?
各位读者,如果我们在临床中碰到像薛先生这样的问题,在患者和家属尖锐的矛盾之间,身为一名临床医生,你的选择,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文中图片、视频均来源于网络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出自己的精彩点评~
并请期待本周日-“热议评述”
编辑:大长杆君
案例: 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张迪
审核: 粉条儿菜、燕白黄瓜、覆萝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