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下的士官

2020-01-09     军中三剑客

剑客高天 三剑客

三剑客

四级军士长老蔡,是2019年12月晋升的,对于他来说,能够走向军士长的行列中,多少还是有些忐忑的。

“换了军衔,但责任也就多了。”这是老蔡说的话。

2020年,军士的2.0时代来了,而正处于30岁到34岁之间的四级军士长们,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样面对的是压力覆盖全身。

有人说,每一个四级军士长都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需要你来阅读一下。

你服役的地方不平凡,而你所做的事也很伟大。

四级军士长老刘,是一名服役于西藏的士官。在他服役第13年,他的父亲病故,可是由于大雪封山,直到第二年,他才收到家里的通知。

请假被批准后,在翻越了多雄拉山口时,他竟意外的遇到千里迢迢赶来的弟弟,才知道: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兄弟俩在多雄拉山口的雪坡上抱头痛哭。

当他赶回阔别已久的家,忘着双亲的灵位时,他双膝一软狠狠的跪倒在地上,这样一个七尺男儿,一条在墨脱这种非人环境下坚持过来的汉子,喉咙上下哽咽了半天,才猛然发出一声哭号:“爹、娘,我对不起你们啊”……

可这就是军人,一个在不平凡的地方,做着不平凡的事。英国一位学者说过:“人类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将无法生存”。

西藏的军人常年战斗在平均海拔4000以上,这种生活你能想象的到吗?这就是我们的西藏军人!

西藏部队的高工资,那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折旧费”。

前段时间,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堂弟单位撤编,他被分配去西藏当兵了,说他一个月工资18000左右,问我怎么不去那里?

我沉默了一下,告诉母亲说:“他去西藏当兵,是在拿命换,这些钱不多。你是不知道在那里当兵是有多苦呀!”

堂弟是一名服役了14年的四级军士长,孩子2个,父亲得了尿毒症,母亲靠做一些零散活来维持家用,但还是所有的经济来源靠的是堂弟。

“我也不想来西藏当兵,确实很苦,但这就是现实,我要养家,也要护国。”堂弟抽着烟在微信视频里告诉我。

在解放军报一篇报道雪域高原兵的文章中,我依稀记得有个故事让我很触动:

地方一个司机为连队运送补给的时候,车开到营地后,那位司机几近奔溃,一边痛骂这条路,一边嚷嚷着:“即使给10万块钱,也不会再来这个鬼地方。”

可见,高原兵的生活多么艰辛。同样作为军人,而对于服役于西藏边陲的军人,我都是心存敬畏的。都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有些军人,是我们无法用高工资来衡量他们的,因为他们的付出是金钱无法计算出来的。

晋升,其实是对四级军士长最好的奖赏。

前段时间和四级军士长老丰聊天,他告诉我,回到地方才知道部队有多好。

他是2019年12月份退役的四级军士长,记得去年他离开的时候,单位列队为他送行,他哭着对我们说:“是真的不舍得离开。”

四级军士长老丰是炊事班班长,服役16年从新兵下连就一直在炊事班,自学成才,做的菜不亚于星级酒店的菜,多次参加演习保障任务获得好成绩,服役16年,多次荣获“优秀士官” “十佳士官”,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真的喜欢做饭,也真心想在部队好好干下去的。”

老班长发的朋友圈

可即使这样,单位没有三级军士长的编制,四级军士长成了单位的“天花板”。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这个社会,尊重才华,也承认努力。在部队这个体系里面,对一个人才华和努力的认可,有许多种方式。

比如,各种立功,荣誉称号、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嘉奖。比如,各类奖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等。

可是,如今许多立功、诸多授奖,如今考量的已经不是一个人的才华、努力和付出,而是看任职的年限长短、是否要转业等等,本来应该起到激励作用的立功受奖,变成了如今的安慰苦劳、退役纪念。

然而,每个人投身军营的时候,都是一腔热血,都想要指点江山。四级军士长的努力,应该得到的奖赏,最好是——军衔的晋升。

为什么招聘都要35周岁以下?”

2019年冬季退役的35岁四级军士长老李,最近有些焦虑。服役16年的他,他20岁入伍,今年选择了自谋职业,眼下正在为找工作发愁。

浏览招聘条件后,老李发现,用人单位将求职门槛设置为“年龄在35周岁以下”。而且,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都有类似的规定。

这让他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这是一位四级军士长关于年龄细思极恐的故事。

一纸退役命令,你就和过去的一切彻底切断了。然后,你要到一个陌生的单位,面对陌生的工作内容、陌生的人际环境里,一切从零开始。

要命的是,走过16年的军旅生涯,你已成了35岁的中年人。别人到了这个年龄,正在享受从前奋斗得来的红利,站上了职业生涯的巅峰。

而你顶着半白的头,还得和刚毕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一样,只是一个新人。

“你是部队需要的人,还是你需要部队的人?”

这是四级军士长老王最近一直想的一个问题。

他是一位刚晋升的四级军士长,对于未来的4年,他有点迷茫,更多的是看不到未来。

到了30岁,很多时候都需要与自己对话,面对岗位赋予的使命,面对家庭带来的压力,生活、工作、家庭,都是这个年龄必须要面对,而且必须要承担的。

最近都在谈军衔制,都在聊2020年军队改革落地,四级军士长老王对我说:“军衔制,对于我来说,已经不属于我这个年龄了。改革如何,已经不是一个士官可以下定义的。”

很多人对于四级军士长,特别是刚迈入四级军士长的行列中,基于他们的一句话就是:“等等靠靠,推推动动,走一步,是一步。”

什么意思?就是有点如今谈到的“佛系”,再说的有点形象点就是“养老”。其实很多四级军士长是单位的技术大拿,是业务能手,只不过有的开始放松了要求,也有的被单位给“边缘化”了。

回到那个问题,“你到底是部队需要的人,还是你是需要部队的人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在现代企业管理学领域内,有两种人称谓:一种人被叫做“野狗”,还有一种被叫做“小白兔”。

何为“野狗”?指的就是企业里那些业绩好,人品差,破坏公司团结的人;何为“小白兔”?指的是在公司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性格也招人喜欢,但就是什么业绩也没有。

任正非说:“遇上‘野狗’和‘小白兔’式的员工,一定要坚决辞退,把机会留给更多能力和品德兼备,有想法,有憧憬的人。”

面对当下的军营,这两种人有没有?

企业最终要的是什么样的人?企业需要的不是最强的人,而是最适合的人。这就延伸到部队上,你在部队是最强的人吗?如果不是,那你是最适合留在部队的人吗?

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而故事是最易搭建情感的桥梁。

写故事的人,终究也会成为读故事的人;

读故事的人,也是下一个写故事的人。

唯愿每一位四级军士长的故事,你能听进去,觉得写的不错,就点亮“在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YCJiG8BMH2_cNUgBsrt.html




留不下的士官

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