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在古代,宴饮之“器”是如何发展的?

2019-12-17     寻菡探史

中国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饮食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饮食文化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社会变化的缩影。说到饮食,一定离不开承载器具,古代历朝饮食器具的种类繁多,是构成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石器时代仅满足最基本饮食需求类器具的出现,发展到后代纹饰图案精美的各类饮食器具的产生,都体现出了古代饮食之器的发展。今天,本文将按照我国古代时间线的顺序来浅析古代宴饮之“器”的演变

一、旧石器时代

在火还没有被人发现与使用之前,人类的饮食方式与动物别无二般,可以称得上是“茹毛饮血”。而这种直接生食的饮食方式其实也不需要什么饮食器具。在掌握了用火技术之后,人类开始将生食直接放在火中熟或是放在石板上熟,大大改进了食物的质量,进入到了食用熟食阶段。尽管人类开始使用石板或石子来传递热量,烤熟食物,但此时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饮食器具。

二、新石器时代食器的产生

新石器时代是中国食器的初始阶段,它奠定了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基本框架。陶器的发明被视为是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标志之一,从此,人类才开始有了真正的炊具和饮食的器具,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件陶器就是用来做饭的。在进入到金属器具时代的长达几千年的社会生活中,陶器一直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器具。

新时代时期的饮食器具虽然也有些木器和古器,但基本上以陶器为主。其中食器主要有钵、盆、罐、盘、壶、瓶等,炊具主要有鬲、釜、鼎、灶等,这些食器的形态,主要是受到当时烹饪方式与饮食习惯的影响。由于当时的手工业与生产技术落后,对稻谷只能进行一些如脱壳、碾压等简单的处理与加工,而且对食物的烹饪方式也不外乎蒸与煮两种类型,据《古史考》中记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这就使得饮食器具的形状主要是以承载粥糜类食物为主要特点。

三、夏、商、周时期的食器的发展

夏、商、周时期中国开始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迈进,农业和手工业较新石器时代有了进步与发展,饮食生活的基本格局大致确定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殷墟妇好墓中就曾出土过一件汽锅,象征了当时人们对蒸汽烹饪技巧的深入了解。这一时期青铜文化的繁荣还推动了饮食器具的发展,夏商周时期食器的种类与数量都大为增加,我国在大量有关夏商周时期的考古中都发现了青铜器的存在,其中很多都涉及到当时社会中盛行的食器。

1、青铜食器

国家的出现,带来了体现在社会各个方面阶级观念的强化,自然也包括饮食方面,这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饮食器具被赋予了等级的含义。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外形花纹大多给人以神秘庄重的感觉,因而多被当时的人们用在祭祀中当做与神明沟通交流的礼器。夏商周时期能使用的青铜器当做饮食器具的主要是奴隶主阶级,青铜器的主要器形如“鬲”、“鼎”都是延续了新石器时代炊具的形状。

除食器外,商代的其它宴饮之器如水器有罐、缶、和盘等,酒器则分为饮酒器如爵,与盛酒器两种如尊、觥、壶等两种。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社会的一般平民阶层只能使用陶制品,但他们所使用的造型往往与青铜器相一致。在夏商周时期,产生于新时代时期的漆器在形状与纹饰以及烧制技术方面也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饮食器具中占据半壁江山。到了商代中期,开始有原始的瓷器出现,并成为盛与存放食物的新型器具。

2、九鼎制度之下的炊具

在奴隶制时期,原先的仅被作为炊具的被赋予了新的政治含义,被看作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是商代礼乐制度下的一种重要的礼器。鼎不再只是炊具与食器,还是王权与统治力的代表,被赋予了神圣意味。《周礼宰夫》中记载:“王日一举,鼎食有二”,就体现出了当时的九鼎制度之下鼎的用法规范。

四、秦汉时期的铁质食器与漆器

秦汉时期,中国开始步入封建社会并趋于逐渐稳定,科学技术也相应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的饮食器具的特点在历史是可谓是承前启后

1、铁质炊具

秦汉时期,早期被当做祭祀礼器的食器如“鼎”,已经失去了礼制载体的意味,转而更多的回归到其本身满足日常饮食的普通器具。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地位被大大削弱,铁质炊具得到广泛应用与普及,由铁釜演变而成的铁锅甚至在今天仍被沿用。铁锅由于其材质的特殊,导热性能极好,还促成了“炒”,这种烹饪方式的形成。在秦汉时期的行军用具中,还出现了小型的金属灶,专供温食,是饮食具的一大进步。

2、秦汉漆器

制漆的原材料为生漆,是从漆树上汲取的天然汁液,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功能。漆器样式轻巧精致,外表还具有绚丽的色彩,早在夏商时期制作水平就很高,但秦汉之际,漆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顶峰,成为当时社会中产阶级人民必备的重要食器。据史料记载,仅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中出土的漆器就多达七百多件,足以表现出当时人们对漆器的喜爱与当时漆器技艺的高超。

五、唐宋时期以瓷为器

隋唐时期瓷器开始兴盛,到了宋代,达到中国历史上制瓷业的高潮,出现了以“钧”、“汝”、“定”为代表的众多官窑以及不少民窑,从那时起,可以说中国宴饮之器绝大部分被瓷器占领。

1、唐之秘色瓷

自唐代开始,中国的就餐餐具开始时兴起瓷器之风,瓷器中最出名的当属秘色瓷。秘色瓷一般多指越窑青瓷,是专门为当时皇室贵族烧制的釉色以青绿、青黄为主的一种瓷器精品。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在其诗中用:“九秋风露越窖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样的句子来描写该种瓷器釉色的纯正与晶莹透彻。不仅瓷器本身精妙绝伦,唐代工匠还喜欢在器物上镶刻鎏金图案或装饰以镂空花纹来展现出一种雍容华贵的气息。这一时期的瓷器用将技艺与艺术结合,宴饮器具发展成为了表现社会状况与艺术审美情趣的载体之一。

2、宋代瓷器的发展

宋代制瓷业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以“钧”、“哥”、“定”为代表的清秀雅致的官窑和以磁州窑为代表的乐观向上的民窑。这一时期的瓷器制作工艺精美,质量上乘,被磁窑大量生产,不仅成为当时最主要的食器,更远销海内外。这一时期食器的分类也更加细致,茶具与酒具不再被当做是传统食器,而是独立出来,形成了一种新的饮食文化。

六、明清食器的繁荣

明清两代中国的食器仍以瓷器为主,但这一时期的瓷器在釉色、烧制、成型等方面的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瓷器的繁荣时期。

1、明代瓷业

明代是我国制瓷技术的一个新阶段,明代之初,政府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专门烧制服务于宫廷的做工精细的瓷器,在官府的主导下,景德镇的制瓷工艺与生产规模逐渐发展壮大。不仅官窑发展壮大,明代的民窑也有很大的发展,官窑与民窑二者之间的竞争极大的推动了当时制瓷技术的发展,史书中称赞当时的盛况为:“工匠来八分,器成天下走”

2、清代瓷业的高潮

清代康、雍、干三代是中国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创作出许多如盘、碟一类的饮食器具精品,清代制瓷技术愈发娴熟精湛,色彩绚丽与风格别致的珐琅彩与粉彩,清雅秀美的墨彩,以及造型精巧,风靡海外的青花瓷,都是这一时期各类精巧食器的典型代表。清代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饮食器具体系,明确规定了器用制度,用饮食器皿来区分贵贱,用餐具数量的多少以及材质的优劣来彰显阶级地位的不同比如,在清代的法令中就规定,全黄釉的龙纹底碗只有皇帝、太后与皇后可以使用,普通人若擅用黄釉瓷器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他们只能使用没有任何黄色与龙纹的碗盘。

七、结语

食器文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食器始终贯穿其中,并成为各朝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之一。食器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通过对中国古代宴饮之器演变的了解,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一件小小的食器背后所蕴含着的古代先人的智慧,便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华夏饮食文化》

2、《中国饮食文化》

3、《中华民俗文化――中国饮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LE6Gm8BMH2_cNUgwtr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