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最早的大学:中国稷下学宫与希腊阿加德米学园,有何不同?

2020-04-13     寻菡探史

稷下学宫

说到世界古代的学术圣地,中国的稷下学宫与希腊的阿加德米学园是两个不得不提及的学府。这两个地方为古代学者提供了进行研究活动的场所,并且在管理上也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与自由性,这在社会体质上具有本能弊端的古代是十分少见的事情。

它们几乎是在同一时代产生,并且在形式上表现出相同特点,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对后世教育的发展也提供了深刻的启示。而这两所学府虽然拥有众多相似之处,但由于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在具体的内容、制度等方面,却又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特征。

两所学府成立的原因皆与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

1、齐国政府在治理上采取积极的人才吸引政策

在太公望被周王朝分封至齐地后,齐国在治理上呈现出积极的开放态度。面对当地的土著文化,相较于鲁国粗暴的“变其俗,革其礼”,齐国选择了更为温和的“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使其在文化上拥有一种他国难以比肩的包容性,“举贤而上功”的固有政策更是吸引了大量人才的到来。

阿佳德米学园

即使田氏代齐后,这一政策也并未改变,而是一直延续下去。到了战国中期以后,从各国的发展来看——三晋常年战争、秦国被打压、楚国疆土被吞并、燕国地处偏远,只有齐国处于一个较为和平与安稳的境地,这对众多学者来说,自然是一个极有诱惑力的吸引条件。在这种内有政策扶持、外有人才赶来的情况下,稷下学宫便在政府的推动下自然而然地成立。

2、希腊民主政治在经历战败后陷入混乱阶段

而阿加德米学院的建设,则是希腊社会风气的变化所间接导致的结果。对内,雅典在废除氏族制度的贵族特权之后,工商业迅猛发展;对外,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各城邦在面对波斯的入侵时取得胜利。这两件事的发生导致雅典在各城邦中的地位直线上升,并在后期呈称霸趋势。然而,强盛带来的却是雅典过度的膨胀,在对外战争的侵略中,它惨败于斯巴达,“雅典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他们失去了全部农民、全部牛羊和役畜都丧失了”,雅典几乎一蹶不振。

经伯利克里改革之后的民主制度也在这种军事打击下支离破碎,甚至苏格拉底也在这种失败的民主政治中丢失性命。目睹这一切发生的柏拉图迫切想要找到一种拯救希腊的方法,在经历十几年的逃亡历程后,再次回到雅典,他已经成为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在民众的支持下,柏拉图成功创办了阿加德米学院,并在此后的四十年里教书育人、研究学问,传播自己的理念。

3、不同原因的推动促成了两所学府的不同使命

而从这两所学府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原因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显著的区别。稷下学宫的成立与齐国政府有着莫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其一手推动而成也不为过。齐国身处一个战乱频繁的年代,当各国都在变法图强时,它不得不通过招揽更多人才以强盛自己,这使稷下学宫在学术探讨上更多呈现出实用这一方向。虽然一些学者的观点并不被政府采纳,但因为不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进入一个辉煌阶段。

阿加德米学院的成立则与柏拉图的个人努力有着分割不开的关系,官方不仅没有对学院给予支持,甚至还曾多次阻挠柏拉图的行动。柏拉图建立阿加德米学院的目的也十分明显,那就是通过文化繁荣来探讨出挽救雅典的最佳道路,这也使该学院在学术研究上呈现出一种理想化色彩。

具体的办学风格上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

1、稷下学宫的讨论呈现出思想多元化与包容性的一面

在稷下学宫的管理上,齐国的统治者总是显得格外包容,“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论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干有余人“。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一些著名学者受到过齐国的高官厚禄,但却并未因此而受到言语上的限制,反而只是让其思想的传播更加便捷而已。没有人需要担心因自己的话与齐国政府的主流思想不符而遭到其打压和逮捕,只要有真才实学,无论原先的地位、家世如何,都可被官方尊为贤人。

齐国统治阶层

2、阿加德米学园的学术氛围冠绝西方的教育场所

柏拉图创立阿达德米的学园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文化的繁荣,从而探讨出一条拯救雅典的道路,在这种办学主张下,阿加德米学园的学术氛围自然十分浓厚。同时,由于柏拉图本人的名望,不仅有与他智慧相当的贤者来到学园,也有许多前来求取知识的青年人,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下生活,互相探讨学问与促成进步。在讨论的内容上也多种多样,艺术、哲学、天文、数学等等都是火热的学科。彼时的阿加德米学园正如书中描写道:智者在一些大厅里演讲,哲学家则在花园的林荫下教学。

3、政治环境对办学风格的形成极其重要

为了使自己的篡位更加名正言顺,田氏选取了同为陈国人创立的道家来作为一种主推思想,一来能巩固统治,安抚民心,二来也为自己日后的争霸中原做出准备。而道家的黄老思想最为推崇的便是“无为而治”,这使政府在没有十足借口的时候,是很难对稷下学宫做出严格管控的。但无论管理方式如何,这些学者在讨论的内容上依旧是以治国为主要内容,建议和主张也通常多上报于高层统治者,与平民百姓并无太大关系。

但雅典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民主政治几乎达到巅峰,同时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吸引了大批有些学者的到来,“事物的新秩序引起重大的经济变化和民主制度的建立,这进一步推动了独立思考和行动;随之而来的是这样一种欲望⋯⋯学习新的研究课题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民主思想深深印刻在希腊人心中,并在后期通过阿加德米学园的学术讨论之风表现出来。

伯利克里改革

世界文化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1、稷下学宫的存在推动了古代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立的局面,导致没有强有力的官方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种特定的思想,人民群众呈现出较为自由的状态。同时,由于争霸的需要,各国流行起养士之风,如“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观念占据主导地位,“百家争鸣”也因此出现。

而稷下学宫则为这些学者提供了一个有十足安全与物质保障的地方,他们不但拥有十分宽泛的言论自由,其中见解深刻者更是可以成为政府的座上宾、同辈的领军人,为他们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打下基础。

虽然在主观上,齐国设立稷下学宫是为了使人才为己所用以强盛国家,但在客观上却还是有力促进了百家争鸣的进一步兴盛——各家进行无缝交流,且取长补短,完善自身。除此之外,稷下学宫的这种自由风气一直为后世看作标榜,视为教育界的典范。正如余秋雨所评价道:我们在现代争取了很久,向往了很久的学术梦想,原还以为是多么了不起的新构思呢,谁知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就实行了,而且实行了一百多年!

2、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的复兴深受阿加德米学园的影响

与稷下学宫相比,阿加德米学园的存在时间更为长久,影响也更为直接。在稷下学宫因齐国的覆灭而消亡后,中国历史上再难出现如百家争鸣那般的学术盛况,似乎稷下学宫的直接影响力也仅限于那个特定的时代。但阿加德米学园却不同,它在经过了中期学园派、新学园派的嬗变两大事件之后仍屹立不倒,一直到被东罗马帝国封查,总共存在了九百多年。可以说,阿加德米学园几乎贯穿了古希腊历史的始终。

当西方发展到了近代之后,出于对人文复兴的理论要求,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当中,而阿加德米学园也再次散发出光芒,“欧洲人又重新追尊希腊的时候,学园的传统为他们准备了一份可以继承的遗产”。由于当时阿加德米学园的学术研究范围极为广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有所涉猎,这使其知识即便是在千年后的中世纪,也能发挥出相当大的实际作用。一定程度上来说,西方许多大学的办学理念也是吸收借鉴了阿加德米学园的。

学园遗址

总结

虽然稷下学宫与阿加德米学园在具体细节上还是有所不同,但从整体上来说,这两所学府的建立与存在不仅是当时的一项创举,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稷下学宫是在齐国统治阶层支持下繁荣发展的,但最终也因为统治者的倒台而消亡。而阿加密的学院是柏拉图个人主观的呈现物,虽为统治阶层所不容,但还是屹立九百年而不倒;两者皆是当世思想文化之圣地。

参考资料:

1、《稷下学宫的兴与衰》

2、《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管理策略》——陈元花

3、《柏拉图学园钩沉》——覃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zjDfHEBfwtFQPkd0j9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