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是她爸,哥是徐志摩,金庸叫她姐,老公是钱学森,她是蒋英

2020-10-30   沐一场月光雨

原标题:蒋百里是她爸,哥是徐志摩,金庸叫她姐,老公是钱学森,她是蒋英

古人都会用福寿双全来诠释一个人的好命,在民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位女子堪称福寿双全,她就是蒋英。

蒋英有和特别之处?这位女子不仅在自己的领域中有很大的成就,她还有强大的家世背景,蒋英的父亲是蒋百里,徐志摩是她的表哥,金融是她的表弟,而她的老公更是被人们所熟知,他就是钱学森。

在当时,蒋英以出色的才华和美貌得到了的大众的赏识,可以说蒋英的长相即便是在当今社会,也会秒杀很多影视明星。更加重要的是,蒋英还非常有才华,她在歌唱领域有着很高的造诣。蒋英的歌声婉转动人,而且音域广阔,歌声动人而悠扬,她还十分擅长演唱德国古典作品。蒋英一生在歌唱领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十分突出,不仅如此,她还将自己在音乐方面所学到的知识和感悟传授给海内外的学子,所以蒋英在音乐领域有着突出的贡献。

蒋英不仅在个人成就方面值得称赞,她还有一个强大的家族,家中有很多名人,有的甚至至今被人们所铭记。

蒋英的父亲就是蒋百里,蒋百里曾经参加过科举,并因此步入仕途,他也是我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为我国的军事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蒋百里有过留学经历,在留学期间,他吸取了日本和德国的军事理论精华,在学成归国后,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的作战中。蒋百里后来担任了军校的校长,他言传身教,十分注重学生的军事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也因此为我国输入了大量优秀的军事能人。

不仅如此,在抗战期间,当时面对日本人,蒋百里毫不畏惧,还一直在鼓励国人奋起抗战,和日本人斗争到底,他用自己的精神感染了大量的将士,这些将士也因此奔赴前线,为国抗战杀敌。所以蒋百里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还是一位爱国者。

蒋英的表哥徐志摩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而且徐志摩的情诗深入人心,让人们读后经久难忘,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时常读起徐志摩的作品,这些诗作的影响深远,从中也可以看出徐志摩的文采和才华。

当然徐志摩的一生也十分精彩,他不仅在文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在个人生活方面也给世人留下了很多谈资。他和林徽因以及陆小曼之间的感情故事,至今被人们所谈论,可以说在感情方面徐志摩不能称得上是成熟和健康的,但是却因此为他的很多创作带来了灵感,也让徐志摩这个人物更加立体。

蒋英的表弟金庸在文学方面的作为也是有目共睹,金庸一生所撰写的小说至今被人们所铭记,这些作品还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剧等,让人们无法忘怀金庸的名字。

蒋百里、徐志摩、金庸,他们作为蒋英的家人,都为蒋英的一生增光增彩,而蒋英自己也十分争气,她不仅在音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她的婚姻也十分幸福,因为她有一位值得众人称羡的丈夫,他就是钱学森。

钱学森起初一直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当时美国十分重视钱学森这个人才,给他支付高额的工资,让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十分优渥,当时他每年的工资不仅可以供全家人度日,就连美国的高档别墅也可以直接买下,可以说钱学森当时在美国的生活是令人称羡的。但是后来国家需要钱学森的时候,他也毅然决然的选择放弃在美国的好生活,他选择回国,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效力。

其实钱学森和蒋英的缘分很深厚,蒋英的家族和钱学森的家族关系密切,后来蒋英还被过继给钱家,她成为了钱学森父亲的女儿,所以从小的时候,蒋英就已经认识了钱学森,两人经常在一起玩耍,算是青梅竹马,感情十分深厚。

随着蒋英和钱学森一天天长大,两人也开始各奔前程,当时蒋英为了学习音乐,去了德国留学,而钱学森是去美国留学。期间两人一直没有联系,再次相见时,他们都已经学有所成,而且已经长大成人,面对美丽的蒋英,钱学森心动不已,当时钱学森的父亲本来是委托蒋英给他的儿子介绍对象,可是钱学森却马上向蒋英求婚了。

蒋英和钱学森是两情相悦,他们二人互相爱恋互相扶持,在众人的祝福声中结为连理。

钱学森后来在提出要回到祖国时,美方提出了反对,并多加阻挠,那段日子钱学森一家人的日子十分艰辛,一家人都要受到美方的监视,但是即便如此,钱学森还是坚定的选择回国,这段难熬的日子里,因为有蒋英的陪伴,让钱学森更加坚定,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更加深厚。

虽然蒋英和钱学森的事业没有任何交集,但是蒋英却可以用歌声为钱学森带来更多愉悦的放松时光,她的歌声也让他得到了很多启示。而蒋英也对钱学森十分敬佩,更为他的爱国情操所倾倒,这对夫妻的珠联璧合让世人称羡。

钱学森和蒋英都是长寿之人,钱学森在2009年时过世,享年九十八岁,而蒋英是在钱学森过世后三年离开人世,这一年她九十三岁。

世间纷纷扰扰的情事变幻无常,来来去去,他们却用坚定的一生为人们谱写了一段情比金坚的爱情诗篇。

看到钱学森夫妻在重重阻拦面前毅然回国,很多人不禁会想起那个三次拒绝回国而“臭名远扬”的杨振宁先生。

当年杨振宁的确没有和钱学森一起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回国,但这并非是他的本意。

他当时研究的是前沿物理研究,回国后短期作用很小;还有就是他的岳父是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杜聿明还在作为一名战俘关押着呢,回国后,别说研究了,估计只能去哪个偏远的农场干活吧。

但是杨振宁在用另一种方式在为国效力。

中科院周光召院长说:杨振宁为中国至少培养了10个以上的中科院院士和5个大学校长。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说:杨振宁将清华三个物理研究领域提高到世界一流。没有杨振宁,就没有清华物理系的今天。

杨振宁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呢?当然离不开他优异的数学成绩!

至于他数学成绩为何这么好,1983年他曾说过。

1983年,杨振宁向中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过程时,就专门提到了一个人。

他说:“有一位刘薰宇先生,他是位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我记得,我读了他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杨振宁和李政道

刘薰宇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跟教育家,他跟杨振宁的父亲还是同学。

他有多牛呢?我举个例子。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所神一般存在的中学:春晖中学。

这所学校的美术老师是丰子恺。

音乐老师:李叔同。

国文教师:朱自清、朱光潜。

书法课:于右任。

此外,还有蔡元培,蒋梦麟,何香凝,叶圣陶,张大千,巴人,廖仲恺,黄炎培,陈望道等等前来讲座。

而数学老师是谁呢?就是刘薰宇。

所以,在数学教育在这个领域,刘薰宇绝对是民国大师级的存在。像美术老师丰子恺就经常跟刘薰宇请教。

丰子恺说:

“我与薰宇相识后,他便做这些文章。他每次发表,我都读,诱我读的,是它们的富有趣味的题材。我常不知不觉地被诱进数学的世界里去。

每次想,假如从前有这样的数学书,也许我不会抛荒数学……

其中《韩信点兵》一篇给我的回想很不好:

这篇文章发表时,我正患眼疾,医生叮嘱我灯下不可看书,而我接到杂志,竟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次日眼睛很痛,又去看医生。”

我专门找来了刘熏宇的书给我家小孩看,我家小孩正在上六年级,平时也补习数学,他有时候觉得上补习班有点枯燥。可他看这个书,却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还能把他在补习班学到的东西运用过来。一看就看了个把小时。平时,他是坐十五分钟就要挪屁股的。

我给孩子看的这套书一共有三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我家小孩六年级,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这个书合适小学生以及初中生,可以做为他们的自学教材。让他们能够自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