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余江雕刻人不简单

2019-12-31     鹰潭优生活

“我们创业者协会就是要帮困济贫,引导正能量。我也是来自农村,对农民种田有切身体会,所以我大力支持协会工作,为回馈社会尽绵薄之力。”记者第一次与宋智勇认识是在今年11月16日,余江春涛镇皇丰村3万斤大米滞销,余江创业者协会爱心人士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积极为皇丰村购买大米的一次活动现场。当时作为创业者协会秘书长的宋智勇因为琐事缠身,跚跚来迟,虽然最后只购得400斤优质大米,但他说的一席话,却让记者记忆深刻。

宋智勇是余江的名人,也是江西的名人,还是全国的名人。近日,接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发的“宋智勇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证,让宋智勇百感交集。也促成了记者一定要去采访他的念头。
走进创作室犹如走进艺术殿堂
12月27日下午,记者在雕刻一条街宋智勇工作室见到了敬慕已久的宋智勇大师。宋智勇身着朴素,一脸谦和,但其目光中却闪耀着睿智的光芒。一阵寒喧后,记者参观了宋智勇的工作展厅,虽是走马观花,内心却被深深震撼。感觉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

那雕刻了186只小鸟的《百鸟朝凤》,浸润了他三年多的心血,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作品《余江精神》通过七个神态各异的人物展现了当年余江消灭血吸虫病,送走瘟神时可歌可泣的壮丽场景。
作品《马上封侯》则是通过一只诙谐调皮的猕猴俯伏在勇往直前的马背上,朝着自己的理想目标,励志前行,寓意积极的人生态度……
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家园系列,孝文化系列作品,将孝道文化和地方特色相融合,完美地植入雕刻工艺,无不凝结着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求与努力,让人生出无限感慨。
记者注意到宋智勇目前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4个,如国家级技能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等;荣获省级荣誉称号7个,市区荣誉称号20多个,其橱窗内的奖杯、奖状等更是难以计数。
36年的坚持,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19岁开始学徒,在雕刻行业内,摸爬滚打了36年,宋智勇通过自己的勤奋刻苦成为雕刻业界的精英。“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与情感。只有深刻体会创作的寓意,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为了追求质量,宋智勇对创作的要求更高了,为此他舍得花时间。“因为一件好的材料来之不易,没达到创作的效果,简直是暴殄天物。”宋智勇这样说。
如痴如醉的热爱,让宋智勇每天都会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巧妙构思作品,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并用手中的刻刀精雕细刻丰富的人生。
打造孝文化,把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基本。在雕刻作品中融入中国的传统美德、传统文化,宣传正能量,一直是宋智勇的追求。为此,他打造了孝文化系列作品,既开拓了市场,又起到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美德的效果。
工艺的提升没有尽头,技艺的传承才是责任。
“根雕在余江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不能在我们这里断层。只有把传统的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付出的一切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宋智勇把自己的忧虑与思考付诸于行动。
原来,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工艺也在不断面临挑战。面对技艺的传承发展与断层的现实,宋智勇积极与当地学校配合,目前已在鹰潭市应用工程学校及余江三中职高部开设了雕刻技能实训班,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及有志之士加入进来。
凝聚人心靠的是亲和力和无微不至的关心
“要做好传统技艺的传承,除了做好自己的同时,还需要用工匠精神,用情怀与理想,吸引人。”这是宋智勇对于“匠心”的理解。
据统计,多年来宋智勇通过自己的平台培养了500余名雕刻技术人员。老工人宋仁初与陈雄明自宋智勇开办工厂20多年一直追随着他。“老板很有亲和力,对我们像亲兄弟一般。工资每月按时结算,对产品老板要求很严,让我们力求做好,精益求精,至于时间很少限制。”宋仁初这样说。

工人徐志强
今年26岁的徐志强告诉记者,师傅为人和善,很有耐心。4年来,他跟随师傅边做边学,让他感受到如父子般的亲情。
以家庭工艺摆件、室内仿古装修、大型雕塑、根雕及工艺品等工艺系列的设计生产,让“学智工艺”文化品牌享誉中外。

“三十六年在雕刻行业的坚持,感恩政府及各界给予我的莫大荣誉,感恩所有帮助指教我的老师和朋友们。今后,我将砥砺奋进,创作出更多吻合新时代、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培养出更多本行业技能学员来回报社会!”宋智勇充满阳光充满激情的话,让记者看到了余江雕刻行业的光明前景和余江人的幸福未来。
来源:幸福余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zDXXG8BMH2_cNUgapi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