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17身怀5大优势天然适合反航母,东风26升空就被监控压力大

2019-10-08     贞观防务

64年前的今天(1955年10月8日),“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碍回到中国。近期,完美诠释“钱学森弹道”的东风-17首度亮相更增添了大家对这位功勋科学家的怀念。

东风-17最近的亮相之所以“惊艳”,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所采用的最前沿高超音速滑翔技术,这是此类技术在世界上首次投入使用,意义重大。官方解说词中对于东风-17的核心技术几乎没有着墨,但摆在那边的外形其实已经说明了问题。今天,北国防务就来试着说说东风-17亮相所证实的事实以及它的反航母能力。

首度亮相的东风-17,官方解说词称其可全天候、多方位、多角度对多种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具有发射时间更短、机动距离更长、有效射程更远、打击威力更大、突防能力更强等特点,是新一代中近程打击力量的尖兵利器

东风-17应是由东风-15、东风-16一脉相承而来,符合解说词所说的“中近程导弹”。由于高超音速滑翔弹本身没有动力,通常会用弹道导弹的火箭发动机提供初始动力。

而对于中国自2014年开始试射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一直有衍生自东风-15/16或东风-21/26两种猜想,其中东风-16的射程据称是1200千米,而东风-21/26的射程则是3000~5000千米,两者差异相当大。此次确认东风-17是与东风-16同级的中近程导弹,代表射程应在1000千米+这一级别左右,这也与历次试射划定的禁航区长度相符。

东风-17(上)的发射车与东风-16(下)相当类似,但前者是以半埋方式运送,后者则会用上下两片盖子完全包覆

另外,从展示的弹体判断,东风-17的助推火箭与东风-16推进段的直径相近,但长度似乎略短一些,很可能是从东风-16改良而来。既然助推火箭相近,则极速应同样是3500米/秒左右,也就是10马赫上下。

相较之下,美国空军的HTV-2与俄罗斯“先锋”都是射程7000千米以上的洲际等级武器,极速都可达20马赫以上;美国陆军的AHW则是射程4000千米的中远程等级武器,极速为15马赫以上。由此可看出,东风-17的射程与速度其实是高超音速滑翔导弹中的“小老弟”。

俄罗斯的先锋式(上)与美国空军的HTV-2(下)的速度都是20马赫等级,是目前高超音速滑翔器的极限

速度不同,代表气动力与材料耐热的等级不同。由于6马赫以上的激波可将空气加热到2000度以上,超过所有金属的熔点,一般高超音速飞行器会改用碳-碳复合材料来承受高温,而HTV-2更采用特殊的陶瓷镀层来承受20马赫的飞行。

美国曾公开提到高超音速武器难以量产的原因之一就是耐热材料的产量还跟不上,美国媒体也曾宣称俄罗斯的“先锋”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而无法像普京所说的已能投入生产(但被俄罗斯方面否认)。从耐热等技术门槛看的话,东风-17能够领先世界服役也存在一定必然性。

从气动外形看,展示的外形可看出东风-17的滑翔体采用了升力体外形,并可能用上了乘波体技术。升力体是指弹体较为扁平,使其能如同机翼般产生较大升力,而乘波体则是进一步用弹身外形控制高超音速激波的形状,使其在弹腹产生较大的升力而能进一步提升高超音速升阻比。

这就带来2个好处,一是由于高超音速滑翔阶段会因为激波阻力而减速,因此提高升阻比可让导弹“滑翔”较远的距离;二是弹体的升力可转换为转弯的向心力,使其可在滑翔阶段可进行较大G值的转弯来规避可能的拦截。相较之下,俄罗斯投入试用“匕首”则仍采用难度较低的锥形滑翔体,东风-17显然拥有较好的机动性。

俄罗斯的“匕首”(上)与美国陆海军发展的“通用高超音速滑翔体”(下)仍采用锥形设计以降低气动难度

在官方的介绍中,提到东风-17“在多次实弹发射试验中,在多种制导方式的引导下,能够精准摧毁上千公里外的多种目标”,似乎暗示东风-17不只采用了弹道导弹常用的惯性与卫星制导,可能还加上了雷达制导而具有攻击移动目标的能力。

东风-17的滑翔弹头特写,注意其白色鼻锥

而从外形判断东风-17的白色鼻锥可能就是小型雷达罩,类似俄罗斯“匕首”的深色鼻锥一般。其实之前外界就有猜测认为东风-17是反舰弹道导弹的“升级版”,但中国已经有了东风-21D/26两种弹道导弹的反舰版,并具有比东风-17更远的射程,为何还要再发展高超音速滑翔型式呢?可能是东风-17这类滑翔弹在反航母中有如下优势:

  1. 传统弹道导弹只有在返回大气层之后才能以气动面控制弹身并重新瞄准目标,如果航母利用欺骗干扰或机动等方式增加初始瞄准点的误差,传统弹道导弹在重返后则可能就找不到目标;高超音速滑翔器则滑翔在大气层顶端,距离海面较近,依靠雷达导引头则能够全程搜索海面;
  2. 东风-17在滑翔全程都具有机动转向能力,因此可在中途收到外界更新的瞄准点后,大幅修改航线去追击目标;
  3. 利用机动能力,东风-17可以不走直线,而是绕到目标的后方进行攻击,增加奇袭效果;
  4. 东风-17的弹道低伸,要在较近的距离才会被“宙斯盾”雷达发现,压缩其反应时间;
  5. 美国的“标准”3型导弹无法拦截大气层内的目标,因此东风-17要接近舰队上空下降后才可能遭遇“标准”6型导弹的低层拦截。相较之下,美国对东风-21D/26能在升空后就持续掌握,并有多次拦截机会。

综合以上特点,高超音速滑翔器要攻击美国海军的成功率会比弹道导弹来得高,因此中国可能先发展难度较低的东风-17,在列装的同时发展难度更高的中远程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lBWq20BMH2_cNUgNSi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