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隆重举行。32个全国产装备方队被细分为陆上作战、海上作战、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无人作战、后装保障、战略打击7个模块,按照联合作战编成接受检阅。
此次阅兵不仅新装备多,占到4成以上,而且很多编组也非常有趣。今起,北国防务就陆续来跟大家一起来说说此次阅兵中的亮点。今天,我们先来看看打头陆战兵器的一些讲究。
“陆战之王”99A作为第一方队打头阵亮相阅兵,99A作为地面重型突击体系的骨干装备,其阅兵武器“一哥”的位置可以说一百年不动摇
本次阅兵的陆战武器第一个特点是“精挑细选”,某些有新一代型号出现的武器装备类型,则原有型号便不再出现,即便这些装备的使用规模、地位不比新装备逊色。
比如155毫米自行火炮,2015年参加阅兵的是05式履带式自行榴弹炮,而此次参加阅兵的是181式轮式加榴炮;远程火箭炮,2009年参加阅兵的是03式300毫米自行火箭炮,而参加此次阅兵的是新型模块化箱式火箭炮;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由于2009年以后没有新型号批量装备部队,则在此次阅兵中便不再出现。
自用版箱式火箭炮武器系统首度公开亮相,它可对作战地域实施全纵深火力打击,也可与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协同完成联合火力打击任务,这种联合需要啥距离?大家自己感受一下
而有些装备类型,由于没有新一代型号批量装备部队,原有型号便可以继续参加此次阅兵,比如99A主战坦克、04A步兵战车、05A式两栖突击车、03式伞兵战车以及“红箭”-10多用途导弹系统等。
新型车载加榴炮阅兵首秀,它既可单独执行火力战斗任务,也可以精准高效的火力支援合成部队作战行动,用途灵活
其中,15式轻型坦克完全代替96A主战坦克参加此次阅兵,可以说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15式轻型坦克虽然总体性能不俗,但毕竟只是一款战斗全重定位于30吨的轻型作战车辆,其火力与防护还是无法与战斗全重达到45吨以上的96A相提并论。而此次参加阅兵,15式轻型坦克与04A步兵战车混编在一起,显然是作为步兵火力支援角色,而非正面突击角色来使用的。本次阅兵中,15式和04A也是“一体”的,被归于轻型装甲方队。
15式坦克与04A战车组队亮相阅兵,适应南方水网、高原山区等地形的作战部署要求令15式轻型坦克应运而生
从这个意义上讲,15式轻型坦克的设计定位更接近于履带式火力支援车,为下车作战的步兵提供直射火力支援。所以,从编制上讲,15式轻型坦克也将装备在重型合成旅之内,与04A步兵战车一起,配合99A以及96A主战坦克作战。
陆战方阵的第二个特点是突出“特战”,我国陆军目前组建了多个特战旅以及空突旅,这些特战部队在装备的研发和选择上强调轻型高机动,以适应地面和空中快速机动部署的要求。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特战部队乘坐的是“山猫”6×6全地形车,并且展示了两人机组的轻型旋翼机。
“山猫”是攻防一体的全地形车,用途广泛
“山猫”全地形车重量轻、尺寸小、可适应崎岖地形,还能够浮渡涉水,作为特战部队地面机动的轻型载具是再适合不过了。该车既可以由大型直升机吊运,也能够装载于机舱内进行空运,空中机动能力较强,可实现特战队员降至地面后即可乘车作战,使用非常灵活方便。
由卡车运载参加阅兵的轻型旋翼机,则可以视为空中版的“山猫”全地形车。事实上,我军特战部队对于低空/超低空敌后渗透手段以及装备,已经研究和论证了很长时间,测试了多种装备,包括曾经高调宣传的飞行动力伞。然而,经过多年的选择,轻型旋翼机最终通过自身的性能,证明了它才是秘密渗透装备的最佳选择。
轻型旋翼机此前可能不被看好,可从亮相阅兵来看地位应该已颇为稳固
轻型旋翼机包括飞行员在内,可一次运载3人,而飞行动力伞为单兵装备。这就意味着一支12人的特战分队如果进行敌后渗透,使用轻型旋翼机需要4架,而使用飞行动力伞就要12具。
此外,轻型旋翼机的飞行距离、操控性能、飞行高度等性能也远优于飞行动力伞。研发单位甚至为轻型旋翼机配备了2枚小型空地导弹,以实现空地支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