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教师的肺腑之言:教会孩子这3件事,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2019-11-28     点一学院

孩子上学后,家长最重视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了。

因为他们认为,成绩好=上好大学=好工作=好前途。

但是,孩子是否优秀不能只靠学习成绩来衡量。

除了学习成绩,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尤其是以下这几件事影响着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1、教会孩子品行

有人说,一个孩子的品行会决定孩子的格局。

品行端正的孩子,未来会走得更稳更远,相反则寸步难行。

曾看过一则故事:

一个小男孩学习成绩特别好,一直都是班级里的第一名。

但是他却有一个臭名昭著的恶习,那就是喜欢偷东西。

小男孩每次偷了东西,他的父母其实都知道,但都从来不管教孩子,也不惩罚孩子,任由孩子继续妄为。

有一次,他偷了同班同学的小玩偶,被抓个正着。

两家父母来到了班主任的办公室,丢东西的父母要求小男孩道歉,但小男孩始终不道歉。

丢东西的父母气急败坏的喊着:“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你们父母是怎么教的孩子!”

只见小男孩的妈妈反驳道:“你瞎嚷嚷什么?我儿子可是班里的第一名,将来是要考清华北大的,拿你家孩子那点东西怎么了?还给你不就是了。”

在小男孩的父母眼中,他们觉得只要孩子成绩好,能考上名牌大学,小偷小摸什么的都不是事。

但是,一个品行不端正的孩子,就算考上了名牌大学,又能怎么样呢?

谁能保证他不会因剽窃了同学的论文而被开学?谁又能保证他不会因恶习缠身而被同学、老师厌恶?

是的,学习成绩优异固然是孩子进入名牌大学的入门卷,但并不能保证孩子未来的大好前程。

因为真正能决定一个人走多远的,并不是优异的成绩,而是他的品行。

一个人的品行,才是决定他人生高度的关键点。

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品行教育。

一个三观正的家庭,才会培养出一个品行端正的孩子。

2、教会孩子自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响是智力的2倍还多。

确实,懂得自律的人,都具有超强的自我控制力,能够有效抵御外来的不良诱惑,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到完美极致。

因此,越自律的人,越容易收获成功;而放任自我的人,越容易收获不幸。

曾看到一则新闻,“最强学霸寝,6人全考上清华北大”!

要说一个学校里考取了6个清华北大,那算是正常的。

可是一个寝室里的6个人,全部都考上了清华北大,那是很不可思议的。

为什么这个寝室里的6个人都能考取名校呢?

原来这6个学生,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自律。

自从高一起,他们就住在同一个寝室,但因生活习惯不同,他们制定了“寝室公约”。

他们相互理解,相互约束,为的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休息环境。

他们的“寝室公约”是这样的:

11:50熄大灯,11:10不能聊天了,可以搞内务,11:50后开小灯,不影响别人睡觉,违者罚搞卫生一天。

履行公约靠每个人的自律,如果没有自律,他们的生活学习步调肯定会受到干扰,结果一定不会这样振奋人心。

俞敏洪曾说:“没有自我管理,人生难以变得更好。”

一个自律的孩子,前途是无可限量的。

但是孩子的自律并不是天生就会形成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的。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引导与严格要求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每一个自律的孩子,都站着狠心的父母。

3、教会孩子独立

几乎所有父母都觉得,学习才是孩子最应该做的事情,至于其他的家长能代劳的尽量代劳了。

但是,这样真的对孩子好吗?

有句话说得好:“越是不舍得用孩子,孩子就越不中用。”

曾看过一则新闻:

48岁的大卫,是一名海归硕士,同济大学毕业后,又在加拿大名校拿到了工程硕士学位。

但是,这个“别人家的孩子”,自从学成归国后就一直窝在家里。

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靠老妈给一点生活费苟活。

而他的母亲丁阿婆已经80多岁了,还患有尿毒症。

丁阿婆一个月3500块的退休金,医疗费要花2000多,再养活自己和儿子,实在是很困难。

丁阿婆曾多次苦劝儿子出去找工作,但儿子死活不肯。

万般无奈的她,只能把儿子告上了法庭,希望逼他出去工作,但是儿子还是不肯,法院也没有办法。

丁阿婆无奈撤诉,对于今天的局面她无比懊悔:“是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是我毁了他的前途,我有罪。”

做父母的永远操心,永远不放心,最后养出了成年巨婴。

不懂得放手的父母,给孩子的不是爱,而是害,以爱之名,剥夺了孩子的权利和独立的能力。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是既能在孩子小时候给他无微不至的爱,又能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及时撒手,让孩子自己走。

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孩子总会长大,总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

而独立生活能力,正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教会孩子独立,才算真正的爱孩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iJRum4BMH2_cNUg6Fz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