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所建在海边的学校!它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也记载了一代青春

2019-05-26   微观泉州

学校建在海边是一种什么体验?

是走出校门就能拥抱碧海蓝天?

还是打开宿舍的窗户就能面朝大海?

这些美好的愿景

每个南侨人在踏入校园的前一刻

或许都有过



-“在南侨的三年里,你去踩过那片细腻的沙滩吗?”

-“没有。”

-“那你去玩过碧蓝清凉的海水吗?”

-“……也没有。”

尽管它与学校只隔了一条马路。




尽管每个早晨,你都能从宿舍看到海面上缓缓升起的日出。



拍摄于女生宿舍楼

然而,除了被海风吹得日益粗糙的皮肤之外,也只有每个晚自习夹着闷热的夏风吹来的“海的味道”时刻提醒着我们——

南侨,就建在海边啊!



南侨中学,在整个大泉州地区名头并不响。一部分是因为泉州“名牌高中”太多,被掩盖了光芒,另一部分是因为它地处晋江龙湖,和市区相隔甚远。

但是对于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来说,南侨仍然代表着无限的光荣和自豪。



1946年创办。

20世纪五十年代发展为泉南名牌完中校之一,被誉为“东海明珠”。

1956年十周年校庆,宋庆龄、何香凝、李维汉、叶飞等相继题词勉励。

2006年跃升为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



73年悠悠岁月,它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也记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



南侨真的很小。

但是,在每一个早自习铃声响起,而你还没到教室的时候;在每一次放学,旧校门紧闭只能走到新校门的时候;在每一次跑完800米,还要走到教学楼的时候……

都会不禁抱怨,南侨真的太大了!



那年,学校门口“人类推动时代巨轮”的雕塑,被我们戏称为“拿破轮”。




那年,我们调侃办公楼简直就是土豪建筑,不是因为楼层高,而是因为里面有电梯。




那年,我们把课程分为“好课”和“坏课”。期待了一个礼拜,终于可以去音乐教室上一节“好课”,却在英语老师的微笑和我们的哀嚎中,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个礼拜。





那年的操场,我们顶着烈日,听着校长“国旗下讲话”,只要揪到不标准的发音,就要分享给前后左右的小伙伴,然后大家一起偷偷地笑。




那年的大礼堂,我们看过十佳歌手,给班上那个说话声音甜甜的女生投了一票;我们参加过义卖活动,买了一堆一次也没用上的东西;我们猜过谜语,奖品已经记不得了,倒是记得猜对的那一刻,笑得像个傻子……



那年的图书馆,我们苦于教室没有空调,偷偷溜到里面蹭冷气,顺便也借了几本书。然而,名著没看几本,小说倒是看了不少。



那年的科学楼,我们在梯形教室听过讲座,在实验室做过实验。

很多人不知道,科学楼二楼有两个很大的空地,我们利用了好几个午休时间,在那里排练艺术节的节目,虽然最后节目被毙没能上台,也依然欢喜。



那年的教室,没有空调,只靠风扇就度过了一整个夏天。下课后男生喜欢靠在栏杆上聊天,偶尔还会在狭窄的走廊里跑闹。

如今新建的教学楼已经有了空调,但是除了夏天不热反而有点冷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不一样。



旧教学楼



新教学楼

那年的园丁园,有一汪不太清澈的水池和一座假山,现在换成了宋庆龄的雕像,旁边还新设了一个凉亭,微分吹来,栅栏上的藤蔓轻轻摇晃,特别好看。



via@南侨中学学生会

以前的园丁园




新的园丁园

那年的食堂三楼,不出意外的话,每次考试,年级前50都会被安排到这里。



那年的宿舍,从一开始晚自习结束趴在床上和室友聊八卦,到后来挑灯夜战只为了再多背几个单词……随着高考逼近,我们的生活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



-“去食堂吗?”

-“不去。”

-“我请你吃鸡腿。”

-“走啊!”

那年,我们嫌弃着老食堂软烂的米饭,嫌弃着新食堂亘古不变的菜色,却拒绝不了老食堂的鸡腿、鸡排、串串香,也拒绝不了新食堂玉米味和黑胡椒味的烤肠。




那年,学校校门口的小吃和饭店拯救了我们无数个不想吃食堂的夜晚。在周围的店铺不断倒闭又重新开张的反复中,奶茶大叔、老黑阿、晨光文具、南侨购物中心坚守了好多年。



那年,无论学习时间有多紧张,班上的男生也总能腾出时间去打篮球。

那年,一到下午4点,体育生就遍布操场的各个角落。

那年……高中的那三年……




我们就像被抽出的时光切片里的旁观者,站在青春的终点,看着曾经的自己。



那年的我们穿着整齐的校服,留着寸头或扎着马尾辫,做着当时那个年纪无法参透它真实意义的事。

啼笑皆非,却一腔热血。



从前的日子很慢,慢到800米的跑圈,总觉得怎么也跑不完。

从前的时间很快,快到高中三年,弹指一挥间。



好像不久前还踏着铃声跑进教室,高兴地跟同桌说还好没有迟到,一扭头,发现班主任站在后门对你微笑,让你“出来一趟”。



好像不久前还拉着好朋友一起去上厕所,一起绕着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从聊八卦到聊高考志愿。



好像不久前我们还在百日誓师,每天看着贴在黑板旁边的高考倒计时日历,一边紧张着时间越来越近,一边激动着马上就要脱离苦海。



好像不久前还坐在教室里,看学长学姐的加油视频,还站在走廊里,看着学弟学妹们热血沸腾地为我们喊楼,随着孔明灯飞向高空,在心里对自己说“高考加油”!



via@南侨中学学生会

明明那段时光还历历在目,可是怎么一转眼,就只剩10天,1天,过去1年,4年……



还记得高考前几天,我们把一箱又一箱的书,从教学楼搬到了科学楼,把我们的教室,布置成了考场。



科学楼前面的凤凰花沉寂了许久,直到高考结束,才火红了一片。

一直没有说话的班主任,最后还是没忍住煽情,指着树说了一句:“它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终于,也送走了你们。”



via.@南侨中学学生会

6月8日那天,没有我们以为的疯狂扔书、抱头痛哭。只是快速地收拾着记载了三年青春的课本,没有多余的客套,也没有不舍的拥抱。

好像只是在放一个不长不短的暑假,好像,9月1日那天,陪在身边的还会是你们。




校园的时光一再倒回,故事一再重演。

还会有人偷偷改窄脚裤,还会有人上课偷吃零食,还会有人偷带智能手机,还会有人偷牵手在操场散步……



没有人永远18岁,但是永远有人18岁。

青春一直都在,老去的,只有我们……



南侨再见,即使不见面,也会常常想念……

来源|微泉州